室内,沐月妍取出纸条,在那烛光上绕了片刻,那白纸上隐隐约约开始显现出黑色的字体。
沐月妍看过之后,眼眸中起初是震惊,到后来竟然转为一抹狂喜。那阴冷的眸子朝着沐玦的院子望了许久,满目清冷。
沐月妍将纸条用烛光燃尽,落地成灰。
袭歌在长歌苑楼上坐着,正在翻看着账本。却看见阁楼外面的园子中有一群人聚作一团,言笑晏晏,诗酒作乐,一时高声咏诗,一时翻看书册,旁边还有人专门做记,自得其乐。
可是袭歌看着那青衣之人,却觉得有些眼熟,随手招来了旁边的小丫头,“去看一下,今日在绿园饮酒作诗的是哪些人?”
过了多时,那小丫鬟终于回来了。
“主子,今日绿园皆是些雅客,都是如今朝中崭露头角的读书人,有如今的翰林院编修张敏大人,还有大理寺少卿齐豫大人,还吏部主事陆羽大人、兵部给事中莫启大人等数十人,他们每月初一十五聚会两次,皆是谈论诗词歌赋,汇编诗集,今日恰好十五。”
“原来是他们,难怪有这般熟悉的面孔。”
袭歌听完,微微沉思,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寒门读书人,谈论诗词倒也无伤大雅,可是袭歌就是隐隐觉得不对劲呢,可能是她草木皆兵了,毕竟前世这个时候一切安然,什么都没有发生。
罢了,忧思过度,看什么都会想的太多。
袭歌揉了揉额头,又继续翻看着账本,批注了起来。
可是,让袭歌想不到的是,不过半月,真如她预料的那样,出事了!而且是了不得的大事!
原来那日聚会之人,所成诗集,名曰《绿园雅集》,成书之日,其间诗词广为流传,在黎都各大茶楼名噪一时,甚至改编成了小曲儿,各大茶楼酒肆唱个不停,一时间黎都无人不知绿园雅集之大名。
圣上喜爱名家画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恰好此时,右相无意间在皇帝面前提及了国画圣手刘松仁大师近期做了一副《绿园雅集图》,言及其面疏朗清逸,园中松桧相间,竹枝摇曳,流泉磐石相映,古木清泉奇石相绕,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
皇帝一时来了兴趣,就将那刘松仁召进了宫中,想要看看这画有何不凡之处。
固元殿中,皇帝看着宫人们打开的画作,不由得点了点头,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之气,前有髯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
甚是不俗,皇帝眼眸之中满是赞赏,不由得问道:“这绿园雅集是怎么回事?”
那刘松年恭敬答道:“回禀圣上,这绿园雅集乃是一些文人雅士们定期聚会,以文章议论,填诗作赋,草民那日就刚好在长歌苑中观此盛景,一时有感而发,便做此图。”
皇帝闻言,不免轻笑,“哦?文人雅士聚会,倒是风雅之至。”
右相站在一旁,适时开口,“皇上,这绿园诗集倒也真做出了些名堂,已经在黎都名声大噪,各茶楼酒肆争相传唱,就连那街头稚子都能随口说出几句。”
右相一番夸赞,竟然让皇帝对那绿园雅集的诗作产生了兴趣,“苏相既然如此推崇,让朕不仅对画有了兴趣,现在对那绿园诗作也有了几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