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黑绵羊28号:俞阳龙 > 2.10 画

2.10 画

质疑的声音还没平息。

“各位,各位,听我说,你们还记得量子特性的一些基本特点是什么吗?”夏立君大声说。

屋里很快安静了。

屏幕上显示,刚才布置过的房间门开了,三个美术生走进来,坐在椅子上,对空无一物的写生台开始画画。

随后,助理研究员通过扬声器发出指示,要求三个美术生,将画用一大块儿布遮盖好,在确保不被彼此看见的情况下先后离开房间,将盖住的画交到监控室,再回到一开始呆的房间。

三幅画拿到学者团面前,第一幅画上是一个苹果,一个石膏球,一个橘子,一个鸡蛋。

第二幅画上,是4个像软黄油一样,软化的钟表,一看就知道这是达利那副名画《记忆的永恒》的一部分。

第三幅画,是用铅笔模仿印象派笔触画出来的,从夜空上扭结的流云和星星的位置来看,这是梵高《星空》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只展示了4颗星星。

“我们已经知道,农夫会模拟成型人类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这里我们运用这一点,先进行创造和安置4个球形的行为活动,在农夫中留下成形物。之后,三个美术生作为三个独立观察者,观察并绘制他们看到的农夫形状。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观察者绘制的观察结果有所不同。但这些结果都与他们的生活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有关。画出第一张的学生,近期在教小学生素描静物,画出第二张的学生,在研究超现实主义绘画。画出第三张的学生,则是专攻印象派艺术。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规律,量子态被观察时它的波函数会坍缩成一个确定值,而这个确定值是因何而确定的,量子力学尚无定论,对于这一课题,冯诺依曼提出过‘意识说’,认为坍缩的原因是源于意识的观察。”

夏立君用手分别指了指这三张画,说:“但从这三张画上来看,三个独立的意识进行观察时,农夫的波函数坍缩了,但坍缩成三个不同的结果,而且这三个结果在三个观察者眼中都成立。我由此推断,既然农夫可以展示出3种不同的坍缩态,那么组成他的基本单位要么处在速度高于人眼视觉帧的高速运动中,要么农夫是一种多维度物体,他的坍缩态在三维世界可以表现出多个。我们接下来用红外热成像仪对那块儿农夫进行测量,如果组成农夫的基本单位处在高速运动中那里应该温度很高。”

研究助理拿着热成像仪进入房间,夏立君又打开一个屏幕,热成像仪的画面显示在上面,静物台上是和房间墙壁、地板一样的绿色,甚至连一个形状都没有显示出来,在热成像仪上那里空无一物。随后研究助理带仪器推出了房间。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夏立君说“我们现在在那个位置加一点东西再挪走它。”

雕刻系的学生再次进来,用粘土在转台上做出个圆锥,放在静物台上一会儿,之后带着圆锥离开。

过了几分钟,美术院的3个学生进场,绘制静物台上农夫的速写。

很快,三张画送到监控室。这三张画和之前的略有不同,水果静物旁边多了一个茶杯,茶杯下小上大,与圆锥的形状相反。《永恒的记忆》多出了一片原作中的山脉,这片山脉与圆锥明显有很大差异,梵高的《星空》这次变化最为特别,星星间多出了一个航天器,这个航天器是横向飞行的,如果他是因为圆锥而出现,那么这个东西在三号美术学生的画中旋转了90度。

这个变化把夏立君也吓了一跳,他拿起有线对讲:“给我接绘画三号,是我,夏立君,你上次不是看到了星空中的那颗树吗?怎么这次变成了,变成了太空舱?”

对讲里传来学生的声音:“哦,老师抱歉,我最近看过我们载人航天发射的新闻,估计是因为这个吧.....”

夏立君放下对讲,脸色有些尴尬的转向众人说:“嗯.....抱歉,我要求过参与试验的人,要尽可能少接触新闻什么的,可这些孩子回家就看手机,哪儿管得了啊。”随后他又像是据理力争一样“不过,上次这个孩子的画上确实多出了《星空》中的那棵树,这次多出一个太空舱其实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夏立君神色正经起来继续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同一事件造成的农夫成形物,会在不同观察者眼中呈现出不同的坍缩态,这些不同坍缩态,除了可以同时存在外,还可以根据观察者的意识而做任意改变。”

杨卫国这时候插话了:“那如果会因观察者意识而改变,会有多大程度的改变?会改变到离原本的成形物天差地别吗?”

夏立君脸上绽出一点笑容:“天差地别不会,但会有些更有意思的事情。”

他拿起有线对讲,让三号学生单独进场对静物台上的农夫进行素描。

监控室里摄像机看不到三号学生的画板正面,所有人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大约过了20分钟,学生突然把画纸从画板上撕掉了,然后重新钉上去一张白纸继续画。40分钟后,完成的农夫素描被送到监控室。

这次所有人更加吃惊。

这是一幅写实水准极高的太空图景素描。画上一个WM的载人航天器,在四颗行星之间航行,航天器太阳能帆板上的反光,在明暗处理中显得十分耀眼。四颗行星大小远近各不相同,背阳面都隐藏在阴影中,一颗还有行星环,从星球表面的纹路上看他应该是木星。

就在屋里的人围在这幅画旁边的时候,三号学生被夏立君叫了进来。夏立君对他说:“你画的时候这个航天器应该在动吧?”

“是的老师。”

“那你能把它运动的轨迹在画上标出来吗?”

美术生拿起一支红色铅笔,在黑色的素描宇宙背景上,划出一道弯曲的线,这条线在经过“木星”轨道时因引力而弯曲,逐渐靠近木星,就像真的被引力捕获,留下一段弯曲的红线后,铅笔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向木星相反方向越来越快地画出去,一直飞到画面外,随后从画纸之外回到红线开始时的位置。

“就是这样,开始它动得挺慢,后来越来越快,我只好趁它转一圈回到这里时先把它画完再画其他星星。”

与会的学者们知道,这条代表航天器轨道的红线,刚刚在画中的木星旁完成了一次引力助推。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