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的表白大多是轻描淡写,特别是这种一见钟情的表白,说出台词之后,他(她)们的心理防护机制就会开启“风轻云淡模式”,潜台词就是:行不行你看着办,反正我说完了。
韩雨的表白就是这样,虽然她聪明地为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当恋人就得给我治病”的防守规则,但是她和祝一舟都知道,心理医生想要拒绝一个病人要比拒绝一个追求者更简单,所以她的规则其实只是一种高级的撒娇而已。
不过祝一舟的确需要时间认真考虑一下韩雨的提议: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父亲出走之前,他或许会马上拒绝;但是由于此时家中只剩他一人,他已经无需因为感情的事情去坚持一个专门用来对抗父亲的立场了,换言之,他需要重新思考感情的意义,独立决断自己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了。
对于祝一舟而言,独立思考、自由决断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件事并非他预想的那样轻松,因为这中间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找到答案,比如: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恋爱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自己来说,恋爱是必要的么?
恋爱与结婚的关系是什么?
婚姻与生育的关系是什么?
如果恋爱关系注定解体,恋爱还有何意义?
如果婚姻关系注定解体,婚姻还有何意义?
或许这些问题在某些限定条件下是有定论的,但是对于造梦者们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部都需要自己参悟,因为造梦者似乎至今都还没弄清楚自己和人类的关系是什么,所以凌驾在这个问题之上的所有问题都没有确切答案。
他来到自己的书架旁,摘掉隐形眼镜,皱着某头仔仔细细地用他深邃的双眼搜罗了书架上所有的书籍,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书本杂乱无章地铺满了他书房的地板,然而依然没有答案。
这并非是祝一舟第一次被表白,最早的表白可以追溯到他小学二年级时,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我最喜欢的人》。他的同桌就写了他:我最喜欢的人是我的同桌祝一舟,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留着帅气的短发……他学习很好,却很谦虚……和他做同桌让我每天都很开心……真希望永远成为他的同桌啊。这篇文章由于行文流畅、感情真挚,被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放学之后,那位同桌还拉着祝一舟的书包背带,让祝一舟给自己一个回答,而祝一舟却丢下书包,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