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协议签订之后,移动通讯部门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不断有制造好的基站设备和手机通过工厂运到三大服务商的总部,然后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这三大服务商的安装部门,变开着工程车辆奔波在海定区的大街小巷。
每架设好一台基站,中转基站瞬间就联通,然后测试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在这区域内开始测试,他们不但需要测试基站的辐射、数据速率、音视频数据包还原缺陷百分比、网络安全可靠度、满负荷运载效率以及设备老化测试等等,整整100多页的测试表需要他们填写,最后送回去综合评比。
而随着基站在海定区架设完毕,沈浪的手机已经发放到每一个服务商的工作人员的手里,他们将在测试时间段,体验手机和基站的契合度,然后各自提供测试报告提交上来,整个测试阶段原本计划是一个月,结果因为测试的结果非常优异,所以,三大服务商的领导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完全没有必要等到一个月期满再扩大测试范围,完全可以在整个燕京地区开始测试。
如果测试一个月之后,结果依旧优异,那么就可以提前在全国的一线城市架设基站进行大规模的测试,只要仨个月测试完美运行之后,那么,他们就可以开始正式向工信部提交申请4G牌照的申请书,获得批准之后,他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对4G网络进行商业化运作。
对于三大服务商加大测试范围的合作请求,通讯部门的负责人为难了,原本按照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阶梯式测试,属于通讯部门的制造工厂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是一下子扩大到整个燕京地区,每一个服务商都需要架设1万多个基站才能将燕京地区覆盖,三个服务商一下子就需要三万多个基站,短时间内他们这个只是为通讯部门测试设备的配套工厂哪里能够满足的呢?
不要说基站了,就连测试手机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虽然这些钱最后服务商都会报销,但是一时间之内属于手机芯片部门的配套工厂又哪里能够满足爆增的需求量呢?面对这种情况,是专门成立一家手机公司和通讯设备公司的想法就应允而生,可惜这种想法汇总到负责人面前的时候,就被负责人否决了。
作为沈浪的嫡系,他们都知道沈浪不准备涉及终端设备的制造的想法的,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那就是找一家代工厂,将配套工厂提供电路板、其它工厂提供的天线以及相关零部件送到代工厂进行组装,最后再将成品发到三大运营商。
手机也是同样的处理的办法,将手机的所有配件全部发给代工厂,然后由代工厂组装好之后,发到三大运营商手上,到时候按照代工厂的发货单找三大运营商收费,这种合作方式会持续到全国一线城市的基站全部覆盖之后,然后由工信部牵头,将国内的自主通讯设备供应商召集起来,下发基站设备技术参数,他们是自主研发也好,采购沈浪的关键部件也好,沈浪此后就不再提供基站设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