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认为是题目中少了一个条件,那你们有没有想过,题目可能是错的?”
华罗庚认真道。
“题目可能是错的?”
林婉琪和袁成两人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老师出的题目,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华罗庚一眼看透了他们的想法,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轻声道:
“当在用正确的方法,并且反复论证后,仍是得不到最后的答案时,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学会用逆反推理。”
“用答案,去推断过程,去推断问题条件,当一切都出来后,便能知道,到底题目是不是错的?”
“或者说,还是漏掉了题目中的某个已知条件没算进去?”
两个学生皆是茫然的看着华罗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那题目,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华罗庚见他们如此,没有在意,带他们到旁边的课桌上,将昨天出的作业题再次写了出来。
让他们分别再次做一遍。
林婉琪和袁成两人犹豫了一下,开始做题。
结果不出所料,和昨晚一模一样,仍是算不出来。
“再试着用答案去推一遍过程。”
这时,华罗庚出声道。
两人没有犹豫,按照他的话开始逆着推理。
当推理结束后,看着得出来明晃晃的三个条件,两人愣在了那里。
多出了一个条件?
难道题目真是错的?
“再返回去看看题目,多出来的条件问题中有没有说出来?”
华罗庚就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一步步引导着两人寻找真正的答案。
林婉琪和袁成两人压下自己心中的猜测,再次望向题目,一个一个字依次琢磨,避免错漏。
“有,有,题目中是以人为主体,问这些人九天内少吃了多少顿饭,所以还有个隐藏条件,标准是一天三顿!”
袁成眼前猛的一亮,激动道。
“这是一个隐藏条件。”
几乎同时,林婉琪也惊喜的说出自己的发现,目光从未如此的明亮。
这是发现‘答案’的喜悦。
也是追寻某种规律隐隐有所感悟的惊喜。
类似于古时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当苦苦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道’,那种感觉,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兴奋。
“对,所以,既不是题目出错的,也不是方法错误,而是你们审题还不清晰。”
华罗庚给两人传授着‘真切’的经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