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听到这段禅宗中赫赫有名的禅语,众人皆是惊讶的望着黑衣和尚。
“和尚,现在佛家不都是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吗?”
郭美珍不怕生的打趣道:“看来你太落后了啊。”
“阿弥陀佛。”
黑衣和尚双手合十,微笑道:“女施主,不是贫僧太落后,是现在人太激进了,世间苦海,人人沉溺,若不时时拂拭,岂不是心灵早已蒙尘了?”
和尚的话,顿时难住了天不怕地不怕的郭美珍,只得巴巴的望着王放年求救。
王放年揶揄的笑了笑,也不管,反而将皮球踢到鲁迅,道:“鲁老师,你学识渊博,知天文地理,和这位大师论一论吧。”
说完,他也不管鲁迅敢不敢应战,自顾自打量着这远道而来的和尚。
谁让他们敢不通知自己今天改时间的?
哼哼。
眼前和尚中年模样,慈眉善目,有点佛家的样子,在这大冷天,他只穿着一身黑色僧衣,嗯...看起来比较抗冻。
身上有着一股子缥缈之气,这是常年单身才会有的。
鲁迅见王放年把难题丢给自己,嘴角扯了扯,朝着和尚微微颔首,礼貌道:
“大师之言,可谓金律良言,但据我所知,此话中禅宗追求的是自我最高境界,是五祖考验六祖和神秀的话,前者虽实际,但在禅理中,却是落了下乘。”
和尚笑着道:“施主,人终究是人,还未成佛,不望实际,只求一心空中楼阁,岂不是舍本求末了?”
鲁迅无语凝噎,想了想,惭愧的败下阵来。
术业有专攻,和人家和尚BB这个,怎么玩?
辜鸿铭见状,上前学着合十道:“大师,禅宗禅宗,贵在一个禅字,上比之下,天比之地,空中,比之实际,在境界上,前者皆比后者高明,而六祖,不是不会实际,是在意境上,更加深远而已。”
和尚赞同的点了点头,道:“施主之言,幸甚至哉,六祖神通,确实比神秀高明,但他只看到了自己,却没看到别人,这其中,还是高下立判啊。”
辜鸿铭认真琢磨片刻,默然退下。
和尚的话说得高明,但意思其实很简单。
‘菩提本无事,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六祖的经典之言,逼格高,但只是针对他个人或者说,极少数能触摸到他这个境界的人有用。
而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非常接地气了。
广大人民群众都用得着(比如王放年)。
这句话换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简直是把孔老夫子的话用禅宗的话翻译了一遍。
你说适用性能不广吗?
连公认学识渊博的鲁迅和辜鸿铭都倒下了,众人都求助的望向最后大BOSS王放年。
‘诺大’的一个云小,不会今天就这样被人踢场子了吧?
王放年见他们的神情,暗笑不语,这才想起我这个老大来了?
叫你们装逼吧?
遭雷劈了吧?
这样的大事,还是得靠他这个英明的校长出马啊。
王放年身心都感受到了极大的享受,全身散发出王霸之气,眉头一挑,淡淡的道:
“和尚,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和尚一愣,如实回答道:“贫僧进来前看了牌匾,是云山小学!”
“那你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此去何为?”
和尚沉默良久,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贫僧自芸芸众生中而来,将往世间净土中去,助此世圣人,渡化天下。”
“那还不快去?”
“是!”
随后,众人便看到黑衣和和尚一人拿着大扫帚,干着‘渡化’天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