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浪费了一组材料,造成了浪费,
李师傅不仅没生气,现在反而跟叶向东如此热烈的交谈,
脸上眉飞色舞,多日来的焦虑神情都不翼而飞了,
这个时候,他哪里还不知道,
叶向东一定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了,
此时正在跟两位大师傅研讨实施方案呢。
而就在这时候,叶向东正觉得收益良多,
两位大师傅不时说出的改进点,
以及他们不遗余力解释着改进的原因,
他们的实操手法,核心要点等等,
叶向东脑子里接收了太多,
他像块巨大的海绵,
此时正沉浸在两大缸墨水里,
充分吸收着最营养的物质。
渐渐的,三人话少了很多,
余师傅正在奋笔疾书,
而叶向东跟李师傅都在旁边看着,
时不时地提醒一下要注意的点,
三人合力,最终造就了一篇新的图纸出来,
“好好好,这份图纸一出来,焦化厂危机去矣。”
李师傅抚掌一笑,他觉得非常满意,
不仅仅是因为可以完成焦化厂任务,
更是因为,这是一份新的铆工理论,
是可以真正留在铆工历史里面的。
余师傅意犹未尽地停下笔,流露出会心的笑容,
他侧过头,问道:“小叶,这次不仅是成功解决焦化厂危机,
更是开创了新的理论,作为理论的核心提出者,
知识的完善者,不如由你来取个名字吧。”
叶向东惊住了,他指了指自己,有些不敢相信道:
“我取名?”
这份图纸变动了很多,虽然还是基于他的核心,
但细节部分改进了太多,其中两位大师傅的完善功不可没,
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已经学到了很多了,
至于命名权,论贡献,他是不够的,
如果将这份成果比喻成一辆小汽车,
那么他提出来的点就是模块化生产比较快,
而余师傅李师傅的贡献就是建造了生产车间,
组装车间,又将两大车间各自细分,
最后汇聚出来造出了一辆新的汽车,
叶向东清楚的知道,没有两位大师傅的鼎力支持,
这份图纸只能停留在焦化厂,
用以解决这次焦化厂的危机,
其他的就没什么事儿了。
叶向东赶紧摆手,“两位大师傅,
让我取名这不是折煞我吗?”
任凭两位大师傅怎么说,他都不答应。
余李两位师傅看着油盐不进的叶向东,
无奈的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余师傅拍板了,
让李师傅来取名,其他两人能署上名就好了。
李师傅沉吟了一下,最后缓缓道:
“我就仗着年纪大,占个便宜了,
这个名字不如就叫铆工模块化生产铸造。”
虽然名字长了点,但叶向东无所谓,
名字很贴切主题,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挺好的。
这个时候,余师傅说道:“好,我们现在就找到周厂长,
让他找人来配合生产吧,这次周厂长必须要好好谢谢小叶了。”
Ps:以上各种铆工技术类的名词是剧情需要,作者臆想出来的,请不要代入现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