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贾氏也出过人才。
比如曾经中过进士,现已出家修道的贾敬。
还有曾经考取秀才,早已身故的贾府嫡孙贾珠。
但他们的成就和贾代儒没有任何关系。
贾氏嫡系们都有专门的教习,一对一服务,怎么舍得送到他这里来糟蹋。
现在他可算抓到一只漏网之鱼。
不怪老先生如此激动。
《论语》在当下科举考试中占很大分量。
本朝一位大儒曾说过,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大雍科举中有一轮考试名为帖经。
这个贴经跟后世的填空题是一个意思,考的就是对经书的掌握程度。
像贾珝这样能够熟练被背诵论语,这一环节基本是稳过了。
贾代儒目光中充满了欣赏、惜才。
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眼中肯定是不一样的。
‘看来果真误会这孩子了,我也是老眼昏花。’
贾代儒如是想着。
“要不要学生把《孟子》也背诵出来?”
贾珝语不惊人死不休。
“孟...孟子你也会背了?!”
老先生差点惊掉下巴。
《孟子》一部书可是有三万多字,即便是饱学诗书的大儒也不见得能通书背诵下来。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贾代儒听罢神情变得如颠似狂,不顾形象地拍起大腿。
“好孩子,你这是开悟了呀!”
“原来你真的在背书,都怪老夫老眼昏花,也是你这背书的方式太过特别,容易让人误会,以后可不兴这样了。”
“老夫刚才的话,你千万不要放在心上,以后就呆在学堂里好好读书,老夫一定倾囊相授。”
说完这句话他仍旧觉得不保险。
“我要奖励你。”
老先生忙不迭从袖袋里摸出一颗银疙瘩。
约莫十两重。
这几乎是他的全部身家。
他如此舍得下本钱,就是为了弥补刚才的过失,生怕贾珝从此记恨自己。
要知道一旦贾珝考中进士,他作为授业恩师也会跟着沾光。
他活了一辈子,土埋到脖子了,就想在临死之前风光一回。
看到闪亮亮的银子,其他学童们全都睁眼大了眼睛。
好大的钱,平时手里有一文钱他们也能乐上半天,现在是彻底慕了。
纷纷看向贾珝,目光中带着嫉妒、好奇和敬畏。
贾珝正犹豫要不要接。
这时却听到窗外传来声音。
“珝...珝哥儿,赶快回府!”
贾珝转眼看去,只见老仆萍伯正一瘸一拐地跑进学堂前院。
他一边跑,一边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
贾珝见状,来不及走正门,直接就从窗口翻身出去。
学堂距离荣国公府有一里之地,萍伯行动不便,他这么着急赶来,肯定有大事发生。
“萍伯,发生什么事情了,为何如此着急?”贾珝扶住老仆。
记忆融合后他知道萍伯虽然是一介奴仆,但被他当作祖父一样对待。
萍伯是跟随祖母一起进入贾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