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朱元璋喜形于色。
他一向对长子朱标寄予厚望,认为其是继承大位的不二人选。
故而很早便开始锻炼朱标的为政能力。
朱元璋曾下旨,命朝臣将内外大事先启皇太子,然后再行闻奏。
这次微服出巡,更是将天下诸事尽托于朱标。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相得,历朝历代,再没见过朱元璋这样对太子毫无保留的皇帝了。
可以这么说:若是朱标哪一天对朱元璋说,他今天就想登基。
朱元璋一定会高高兴兴的脱下龙袍,然后躲到深宫去当他的太上皇……
然而,朱标虽沉稳敦厚,善于决断。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的人选。
但其面对天下诸事,却很少提出自己的政见。
这次直隶水患,朱标竟然提出了自己的赈灾之策。
看来是这次监国,让标儿成长了啊……
“标儿有何良策,快给咱说说。”
“是,父皇。”朱标整了整袍袖,一脸的认真。
“儿臣认为,可以实行以工代赈之法!”
“以工……代赈?”
朱元璋的脸僵了僵。
这个词……好像前不久,刚在凤阳皇庄听过……
“是。”朱标并没有察觉朱元璋的异状。
他昂首挺胸,气势十足。
“父皇,昔年来,一旦某地遇到灾情,朝廷或是赈银,或是镇米,要不就是免税。”
“镇银镇米自不必说,我大明初立,百废待兴,国库并不富裕……”
“就是免税,其本质,亦是挖明日我大明之基业,补今日之亏空。”
“且有些地方向来多灾,免税都免到十年后了。更遑论灾情如火,免明日之税,又如何能镇今日之灾?实乃徒劳无功尔。”
“且上述三策,只是一昧掏空国库,于大明日后的发展,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作用。”
“故而,儿臣认为,可将原来准备发来赈济的银子米粮,当作酬劳,让灾民们以劳力换取。”
“如此一来,好处有三……”
朱标正说着,朱元璋却突然打断了他的话。
“标儿先等等。”
然后唤来太监,吩咐道:
“宣拱卫司指挥使毛骧,丞相胡惟庸,户部尚书茹太素进殿议事。”
太监跪在地上听完,行了个礼便退出去了。朱元璋则在御岸后边坐下,问朱标:
“此以工代赈之策,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朱标:“非也。这是儿臣之前去五弟那的时候,看五弟这么做的。”
“儿臣只是略加总结整理而已,说来,还是拾五弟牙慧。”
朱元璋点点头。原来如此。
虽说不是标儿自己想出来的,但为帝王者,能够分辨总结各种政策的优劣,也是十分重要的。
至于出谋划策,身为帝王,倒是没什么必要。
毕竟帝王最不缺的就是谋士。只要能够分辨利害,能下决断就好。
只是……小五儿的政策吗?
想起在凤阳皇庄之时,确实曾听说过,小五儿将乞丐流民一股脑的抓去当苦力……
自己当时还认为小五儿是胡闹。但标儿居然如此推崇……
难道,那逆子这招以工代赈,其实另有深意?
不一会儿,拱卫司指挥使毛骧,丞相胡惟庸,以及户部尚书茹太素相继进殿。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三人施礼道。
“三位爱卿平身。”朱元璋微微抬手。随后便说起了直隶水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