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
太子朱标与户部尚书茹太素亲自出京,前往直隶赈灾。
朱标自然是要亲往的。毕竟朱肃的那些赈灾之法,多有灵活应变之处。
清楚这些法门的,京城里又只有朱标一人,他需要在现场亲自调度,以保证以工代赈的政策不至于跑偏。
茹太素则是雄心勃勃。
他在那日下朝之后,就与清流文官们在府中集会。众人皆以为,这是取得太子重视,为清流争取一席之地的大好良机。
只要在赈灾中彻底胜过太子殿下,那么太子殿下必然会明白他们清流的可用之处,日后,也会对清流多加倚重。
至于是否能够胜过太子,清流文官们十分有信心:镇银镇米的路数,老祖宗都用了上千年了。
可以说是千锤百炼。
老祖宗的法子,必定是最好的法子!
不过为了保证成果,茹太素还是决定亲自出马,前往北直隶赈灾。
朱元璋懒得理会清流的想法。反正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甚关心。
太子胜了自然好,大明有了新的赈灾之法,标儿也能够在朝臣之中,竖立威信。
顺便也能知道,肃儿那逆子,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太子输了也无妨,左右不过是南直隶的灾重头再镇。
标儿也能汲取经验,日后登基之时,对待新的政策就会加倍小心。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标儿的安危。这点朱元璋已经密令拱卫司的人跟随了。
必要时刻,标儿自己和拱卫司的人,都能够拿着圣旨,调动直隶乃至邻省的卫所军队,护卫太子回京。
现在朱元璋在意的,是花了自己三千两银子,从肃儿那里买来的这几大桶“日月山河酒”。
“这酒,可都装好了?”朱元璋背着手,问太监云奇道。
“禀陛下。都装好了。”云奇一脸的喜气。
“要说这日月山河酒,可真是酒香四溢。奴才让宫女们装酒。光闻这味儿啊,就已经醉了七分……”
“依奴才看,这天下所有的酒,都比不上……”
“你一个太监,又哪儿知道天下所有的酒?”朱元璋冷哼道。
他本就不喜欢太监,曾经严格限制宦官干政。
虽然让云奇为自己处理这卖酒诸事,却并不想给这些阉人好脸色看。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闻了闻这个酒的酒香。
感觉,和在同福客栈里喝的那壶“山河月明酒”比起来……
味道还差了些……
“该死的逆子,居然以次充好糊弄咱……”朱元璋气的咬牙。
他哪里知道,朱肃那时只是顺嘴胡诌的一个名字。
客栈老板那时会意后,为他们拿来的是上等酒。
朱肃自己也不知道。后来朱元璋来府上买酒时,朱肃早已忘记这事儿了。
前边遣人来问时,朱肃正在凉亭上,一边看一本带着某种颜色的才子佳人话本,一边享受两个美妙侍女递上来的葡萄果肉。
哪有空理会什么酒不酒的。
于是前面的管事太监祥登便随意发挥了,拿了一些一般酒给了朱元璋。
反正咱们凤阳皇庄产的酒,即使是最差的,放到外面都是碾压……
眼见宫女们已经把酒分装在一个个精美的小瓷瓶里,再装上高端的礼盒,还真有几分高雅的气息。
记得那逆子说过,最好选几个有名望的人做这第一波尝鲜的人。
这样才好打开名气。
朱元璋定了定神。这第一波的冤大……咳咳,第一波的“幸运儿”,要选谁呢?
想了一想,老朱心里已经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