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日本横滨,港口。
正午的太阳光线很强,要不是有些许小风还差点以为到了夏天,港口还是那么繁华喧嚷,来来往往的人们形形色色,有赶赴战场的士兵也有归国的将领,有随行的商贾,也有花枝招展的艺妓,男人、女人、和服、西装应有尽有,时而叽喳时而轰乱场面好不热闹。
行走在人群中有一个小队日兵,这队日兵的领头人是个面容略显青涩的年轻人,他拖着刻有‘甲南军校’的纪念款行李箱后面跟着七个新兵面色很是从容。这个一米八瘦瘦高高的青年叫长谷川介,今年二十二岁,刚从‘甲南军校’以同期第六名的成绩卒业,几乎没人知道他其实是一个中国人,名叫——高宁远。
民国十九年也就是1930年冬季,作为立法院院长的胡汉民察觉到了日本局势的反差加之需要学习日本的先进工业技术,于是私人出资向日本境内输送了一批共计十一人的少年团,这些少年年龄不过十二三岁而且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孤儿。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能确定这十一个人最终到底有多少人被平安送达了日本,因为一共有十一个人于是这一批人被称作‘十一人团’记录在了胡汉民秘书的笔记本里。
民国二十年(1931年),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这场‘十一人团’的渗透计划在民国二十年至九一八事变前夕一直被隐藏在胡汉民秘书的笔记本里,由于胡汉民出资足够手下人将十一人送往日本后也比较照顾将每个孩子分别送往准备好的领养家庭给予了一笔还算丰厚的抚养费用,但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日本内部的局势动荡和长官胡汉民的失联,负责照看的人员在1931年冬季就从日本境内离奇消失了,‘十一人团’也就如同真正的日本人生活在了这个沿海岛国里,而高宁远就这样被送到了日本的宫城县偏僻渔村一户长谷姓氏家中并拥有了一个日本名字——‘长谷川介’。
1933年春,高宁远所在宫城县发生了8。5级大地震,高宁远和寄养家庭里年幼的长谷川一郎因为跟随邻居出海捕鱼躲过一劫,高宁远所在寄养家庭除了他和长谷川一郎都死在了这场地震中。
地震后二人进了孤儿福利院,但是由于经常吃不饱饭第二年春高宁远就带着长谷川一郎离开了宫城县去了横滨。由于高宁远纯正的中国话被正预备去中国的野坂参三发现并带去了中国担任翻译,在此期间高宁远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吸收教育并在1935年中旬加入了共产国际。1936年中旬日本意图对华侵略,高宁远被共产国际反战同盟指派回到了日本参军并伺机传递军事情报阻止日本的侵略阴谋,为掩护身份设定代号——‘晓月’。
高宁远以长谷川介的身份回到日本参加了1937年的对华东北地区侵略战争,并直接参与了卢沟桥事变,因为年龄较小、表现优异特别是精通中国话引起了上司长官加藤的注意,高宁远以长谷川介的身份于1937年末特派回日本国‘甲南军校’陆军情报班进修,1939年因对华甄别专业任务的需要高宁远被日军方紧急派往中国驻重庆地区情报科,主要任务——‘甄别侧清韩国在中国重庆组织的光复军分子’。
。。。。。。
“停!”
高宁远带着新兵走到了登船的位置而后看到了早在登船口休息区等了许久的长谷川一郎,于是连忙下令举手止步转身。
就见高宁远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沓子船票然后对个子最高的那个新兵道:“木村,你先带他们上船吧,弟弟来送我,我去看一眼。”
那新兵连忙出列而后接过了船票道了一声“哈伊”,高宁远也很放心交过东西就赶忙朝着长谷川一郎走过去。
“长谷君!”
那叫木村的士兵突然喊了一声,高宁远连忙回身,就接着听到木村喊道:“快些!还有不到十分钟就要开船了。”
“知道了!”高宁远回应了一声然后脚步由走变成了跑。
看到长谷川介狼狈的样子木村所带那一小队日军都笑了起来,但是木村眼睛瞥了一眼他们顿时都安静下来。
也没管他们高宁远几步就到了长谷川一郎所在的休息区,高宁远跑过来轻锤了长谷川一郎胸口一拳道:“不是让你不要过来了?学校的课不上了?”
“哥!这次你去中国不知道多久才回来,我就。。。。。。”长谷川一郎是因为哥哥之前也去过中国但是很久没有回来,这一次怎么也要过来送哥哥一程。
长谷川一郎一副知道错了的委屈样子让高宁远看了很是难受,而后一把抱住了自己这位异父异母的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