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新话红楼 > 第八章 皇帝的贡品和宫中饰物贾府照样穿用

第八章 皇帝的贡品和宫中饰物贾府照样穿用

作者:张凯庆

哆罗呢、洋缎洋绉是西方国家向皇帝进贡的贡品,“宫绦”是皇宫里的专用品,可贾府的人就敢穿用。

1。哆罗呢:

第四十九回: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宝玉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

子。

第五十一回:“凤姐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拿出来。”

第五十二回:宝玉穿荔枝色哆罗呢箭袖。

哆罗呢,即哆啰呢。清朝初期、西欧国家使节来中国时,常向清帝进献哆罗呢绒。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十三年,荷兰国进物中有哆罗绒;康熙六年进哆罗呢和哆罗绒;康熙九年,洋国进哆罗绒;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进哆罗呢和哆罗绒;雍正五年,西洋国进大红哆罗呢;乾隆十七年进各色哆罗呢。西方传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问》卷上谈及西方土产时曾说:“至于蚕丝、棉花、花草诸果品,种种皆同。所异者如绒缎之类,有锁袱、多罗绒,有金银丝缎,一匹值一二百金。”乾隆年间,日本人泽元恺著汉文《琼浦偶笔》卷二记中国商人汪竹里语云:“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赐多罗被殡殓者,系西洋所贡,类如**。”又云:“呢即**也,唐山呼为哆罗呢,系西洋所产,故有番字识号。”

可见,哆罗呢是西洋人向清朝皇帝进贡的贡品,那贾府的人如何敢穿?

2。洋缎洋绉

王熙凤穿戴里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带“洋”字。书中直接描写王熙凤穿戴的大约有五处,送人衣物,间接写到衣物的主要有两处。其中第三回出场穿的是“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翡翠撒花洋绉裙”,第六回见刘姥姥的家常衣裳有“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第九十回,送给邢岫烟的衣物里又有一件“大红洋绉的小袄儿”。统计得带洋字的服饰打扮约占一半,这是王熙凤的典型特征。

洋绉洋缎:主要是指布料图案式样的舶来性。这些图案主要包括西番茄莲,紫藤,蔷薇等。在花朵花枝画法上带有典型或部分西洋风格,一般比较丰腴饱满,大气奔放,明显受到同时代西洋洛可可艺术的影响。这种舶来性与康熙雍正年间的珐琅画(最初的珐琅画很大一部分由法国意大利传教士与中国艺人合作完成。)以及雍正乾隆期间的家具图案相呼应。(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洋缎洋绉更多的体现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入驻,以及由舶来品的高价位所呈现的奢靡宫廷风气。康雍乾时期,洋缎洋绉基本都是各国向皇帝进贡的贡品。

第十六回:王熙凤说:“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