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紫禁城的正门,端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红楼梦》里称仪门当之无愧。
3。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午门平面呈“凹”字形,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清代皇帝每年十月初一要在午门颁发第二年的历书,举行颁发仪式。所以,《红楼梦》中称其为大厅。
4。太和门
太和门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惯称东、西朝房,东侧廊庑在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清代为翻书房和起居注馆。所以,《红楼梦》中称太和门为暖阁。
5。太和殿
太和门后,就是官员很少进入的三大殿了。小说作者自暖阁之后,都加上了“内”字。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整个宫殿气势恢宏,是整个宫城的主体建筑和核心空间。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使用次数很少,《红楼梦》中称其为“内厅”。
6。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三大殿中唯有中和殿可供皇帝一人静静的思考,三思而后行;又呈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故称内三门。
7。保和殿
保和殿典出《易经》“志不外驰,恬神守志“,意为神志专一,保持宇内**,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大型活动仪式均于保和殿举行,称内仪门非常贴切。
8。乾清门
乾清门是内廷后三宫的正门,进入这个门后,就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的区域。在清代,乾清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未奉旨任何人都休想进入后三宫,所以是内塞门。
9。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是名副其实的正堂。
宁国府居然在一条直线上建有九座建筑,除了皇宫,哪里会有这样的建筑?王公贵族敢如此藐视皇权吗?那不是找死嘛!
《新话红楼》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本音物语播讲,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