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随身博物馆 > 第二百七十一章高速发展的艺术品公司

第二百七十一章高速发展的艺术品公司

“杨大匠,你看一下。</p>

这做仓廒群,我打算在外围做一些绿化,然后里面做几个凉亭。</p>

另外就是北边我打算建一栋至少九层的办公楼。</p>

办公楼要建三层的地下仓库。</p>

我想着你帮忙设计一下这楼的外形,要和仓廒的风格协调起来。”张俊平把自己的要求对老杨头说了出来。</p>

“张爷,您说的九层高的楼,外形我能设计,可是这建造……”</p>

“怎么?建造有问题?”</p>

“我会的都是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以古法倒也可以建造九层的高楼。</p>

只是使用年限,还有结构的牢固性,以及建造成本,都不如洋人的建造方法。</p>

但是洋人的那种建造方法我不懂。”老杨头很诚实的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p>

“这个没关系!你把外形设计出来,我找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完善内部结构。</p>

咱们可以来一个中西合璧。”张俊平笑道。</p>

其实,这样的设计,张俊平自己就能做。</p>

他博物馆空间里如今收录了几十万本中外书籍,包罗万象。</p>

西方建筑学和中式建筑都有涉猎。</p>

加上搞艺术的,都擅长平面布局,所以设计仓廒外围的绿化园林,设计九层高楼并不是难事。</p>

只是如今张俊平事情太多,也不愿表现的太过,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人,往往没有朋友。</p>

正好有老杨头可以使用,何必非得自己动手。</p>

“那感情好!</p>

我丈量一下面积,回去就把图纸画出来。</p>

张爷再拿着去找专家完善后面的设计。”老杨头很是拘谨的笑道。</p>

“杨大匠,以后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会越来越多。</p>

回头,我找专业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你也参与进来,多见识见识西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方法。</p>

我记得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样式雷也曾经和洋人合作过。”张俊平笑道。</p>

“是!圆明园里的西洋楼就是乾隆年间,郎世宁参与设计建造的砖石结构的建筑。</p>

其实这栋西洋楼,就掺杂了许多的中国古建筑风格,算是最早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说道样式雷和圆明园,老杨头脸上多了几分自信。</p>

这是专业领域的知识给他带来的自信。</p>

“咱们的古法建筑不能丢,但是却也要吸收西方建筑中的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这些东西。</p>

正是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才有了中华五千年代文化传承。</p>

所以,咱们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兼容并蓄,而不是抱残守缺。”张俊平看向老杨头,说话间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p>

“张爷说的对,样式雷之所以能够传承几百年,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抱残守缺,不断的兼容并蓄,吸收其他家的精华,才得以发扬光大。</p>

可惜,这话原本不该我来说,可事实就是如此,雷家后人,忘记了雷家是如何起家的,像清王朝一样,变得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不肯接受别人的优点,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反而不断的去打压新起之秀,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去打压其他家族。”</p>

</p>

“杨大匠能有这个认识很好!不管是王朝也好,公司企业也罢,又或者是个人,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p>

所以,我之前不止一次的对你说,要把思想放开,你的手艺要传下去,不管是自己的子女,还是收徒弟,都要想办法传下去。</p>

不仅要传,还有教会他们兼容并蓄的道理。</p>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推荐你去清华大学,他们的建筑学院有专门的古建筑专业,你可以去做一个客座教授,甚至成为正牌的教授也不是不可能。”张俊平郑重的说道。</p>

“我能去清华大学教书?张爷您别和我开玩笑了,清华大学那在过去可都是状元老爷,我这泥瓦匠,哪能去那地方教书啊!”老杨头慌乱的摆着手。</p>

“如何做不得?杨大匠,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以前旧社会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清华大学既然开建筑学院,开古建筑学科,自然就需要你这样有经验,有学识的大匠去教学。</p>

说实话,你去清华大学教学,是那些大学生的福气。</p>

我是真心希望你能够把样式雷,或者说把咱们中国的古法建筑传承下去。</p>

我之所以来这家艺术品公司任职,主要目的还是想着,能够帮助更多的民间手艺人,过上富足的生活,把手艺传承下去并且能够发扬光大。</p>

之前,我和大山聊天的时候,也曾经说过,人活一生,总要留下点东西。</p>

俗话说的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p>

可是,仅仅留下一个名号,证明你曾经存在过,又有什么意义呢?</p>

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一生。</p>

艺术品公司是我的事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未来史书上能够给我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p>

杨大匠,你呢?</p>

你不想在史书上占块地方?</p>

百年以后,我们继续在史书上做邻居,做搭档。”张俊平眺望着古老的BJ城,澹澹笑着对老杨头说道。</p>

张俊平的声音不大,很轻,却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p>

青史留名,这是古代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p>

不止是读书人,但凡是能够做到衣食无忧的人,谁不想青史留名?</p>

“张爷,我这老头子,何德何能能够在史书上占块地方?</p>

要是真能上史书,哪怕只有一行字,也对的起我杨家的列祖列宗了。</p>

如此,我老杨头的这百十斤就交给张爷了,张爷说东我绝不往西。</p>

若能侥幸在史书上占那么一行字,以后我杨家世世代代以张家为尊!”上史书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老杨头根本无力去抵抗,只要能上史书,哪怕前面是万丈悬崖,被张俊平彻底忽悠住的老杨头,也敢睁着眼往下跳。</p>

“好!有你这句话就行了!</p>

至于什么世世代代以我张家为尊的话,就不要再提了。</p>

一代人不操两辈人的心,你我是忘年之交,至于后辈子孙如何,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p>

回头我联系好清华大学那边,给你消息。</p>

正好现在贝勒府正在建造中,可以让清华大学的学子们,亲身去体会一下古法建筑的魅力。”张俊平飒然一笑道。</p>

“单凭张爷吩咐。”老杨头恭敬的说道。</p>

“嗯!”张俊平点点头。</p>

送走老杨头之后,回到办公室里。</p>

李文娟眼睛里还冒着光芒,“师父我也要在史书上留名号。”</p>

“想要在史书上留名号,可不是靠立志就能做到的。</p>

古代要有大成就,或是抵御外侮或是造福一方,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才能青史留名。</p>

现在也一样,你必须在某一个行业里出类拔萃,做出了不凡成就。</p>

你好好努力,说不定将来师父还能占你的光,青史留名。”张俊平笑着摸了摸李文娟的头。</p>

“师父你又笑话我!”李文娟不依的撒娇道。</p>

时光荏冉,一转眼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p>

这一个星期,陈丽君亲自兼任的书画小组,成绩斐然,成功签下许多青年艺术家。</p>

其中还有好几位是后世耳熟能详的艺术家。</p>

比如靳尚谊,贾又福等等。</p>

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没有名气,但是绘画技艺很有功力,在绘画一道上很有潜力的青年画家。</p>

着名艺术家比较惨,只签了吴新平一个八级艺术家。</p>

其实,张俊平对此早有预料。</p>

这也很正常,像吴冠中,吴作人,黄永玉,李可染,李苦禅这些当代着名画家,其实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名气,甚至在国外也略有一些名气。</p>

自然不甘心受到合同的约束。</p>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吴新平这样的觉悟,不求名利的付出。</p>

不求回报的在BJ画店一干几十年,拿着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整个BJ画店的运转。</p>

对于这些当代着名艺术家,张俊平并不强求他们签约。</p>

只是一再要求陈丽君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收集一些他们的作品。</p>

后面,张俊平会专门出一个合同,不限制他们自己卖画,但是每年为艺术品公司提供多少幅作品的合同文本。</p>

为了避免提前泄露出去,影响现在的字画收购,所以张俊平并没有对任何人说这件事。</p>

牛文生等人看到陈丽君她们把书画这一块搞的红红火火,也不甘寂寞。</p>

很是给艺术品公司收集了许多当代艺术品,木凋,玉石凋刻,核凋,泥塑。</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