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在那时候,应该就是亚伯·史密斯开始提前布置的时候了。</p>
《华尔街日报》都下场了。</p>
各大媒体的财经专家们,自然也纷纷按耐不住。</p>
他们开始全面研究这间企业。</p>
这让他们赫然发现,即使股价上涨这么多。</p>
桑普拉现有的市值,距离净资产仍有一定差距。</p>
比如桑普拉能源在加州的市场份额,和另一家加州太平洋电气其实是差不多的。</p>
但是加州太平洋电气的市值,却高达250亿美元。</p>
并且桑普拉能源,持有着大量海洋石油勘探权。</p>
这些海洋勘探权,要是没找到石油还好说。</p>
要是找到石油的话,170亿美元绝对不会桑普拉能源的真正价值。</p>
除此以外,桑普拉能源还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p>
尤其是在南美,已经和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家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售卖合同。</p>
另外,桑普拉能源还与毛熊那边的几家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平价天然气合同。</p>
是两年前签的。</p>
两年前刚好是毛熊汇率崩塌,主权外债违约,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p>
那时候也是全球天然价较低的时候。</p>
这让桑普拉能源在当时签的合同,天然气价格非常低。</p>
天然气价格低,对一家提供电力的公司来说,也就意味着成本比别人要低一点。</p>
这样一家低调与不被重视的上市公司,于今年突然被“金融摩西”盯上。</p>
还是亚伯·史密斯,第一个宣布发起全面收购要约的公司。</p>
这意味着他非常看重这家公司。</p>
意味着桑普拉能源,现在的市值根本不符合它真正的价值。</p>
对此加州当地最有权威的报纸,《洛杉矶时报》也做出了评价:</p>
</p>
</p>
</p>
《纽约时报》也在关注,他们甚至派人采访了与桑普拉能源相关的头面人物。</p>
</p>
</p>
</p>
各大报纸都出场了。</p>
财经类杂志当然也不会不下场。</p>
《财富》杂志作为美国精英阶层的媒体,同样参与了桑普拉能源新闻的报道。</p>
但《财富》杂志对亚伯收购桑普拉能源,就只是提了一嘴。</p>
后面的内容,作为头版头条,他们居然不再提最近比较热的桑普拉能源收购战一事。</p>
而是把亚伯·史密斯,沃伦·巴菲特两个人。</p>
与美国运通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尼思·切诺特。</p>
把三个人的照片,以三角形挂在头条上,还画出了三方博弈的箭头。</p>
</p>
“一致行动人”,是商业交易、收购,尤其是股市上的一个术语。</p>
一般是指根据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与默契,秘密展开合作,通过任何一方达到收购某间上市公司的几个人。</p>
全世界所有股票交易所,针对某家上市公司的收购,都在这种严防一致行动人。</p>
各国的证监会,在处理这种官司时,甚至都不调查书面的协议。</p>
只要认定一致行动的事实,就会否决收购行为。</p>
一致行动都是秘密行动。</p>
两方或者多方,盯上了一间上市公司。</p>
为了出其不意拿下控股权。</p>
他们会推出一位明面的收购人,与上市公司光明正大决斗。</p>
其余合伙者秘密作战,等他们完成绝对控股,再突然向上市公司发难。</p>
这种发难已经奠定胜局,上市公司根本没有翻盘的机会。</p>
正是因为危害性太大,所有证监会针对‘一致行动人’的约束也极严格,只看事实,不看协议。</p>
《财富》猜测亚伯与巴菲特是一致行动人,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分析道:</p>
</p>
</p>
</p>
</p>
</p>
</p>
</p>
《财富》的这种料是在捅窟窿。</p>
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财富》自己也陷入危局里。</p>
那可是巴菲特与史密斯,两人再加一个索罗斯。</p>
三个人已经被渲染成华尔街三大寡头。</p>
冒着得罪三大寡头之中的两个,《财富》杂志背后的时代华纳,仍旧准许刊登。</p>
</p>
它一个传媒巨头掺和这种事做什么?</p>
两个原因。</p>
一个是亚伯也是个传媒巨头,还是美国传媒业中的鲶鱼,弄得整个美国传媒业惶恐不安。</p>
已经是竞争对手了。</p>
对竞争对手当然没什么好说的。</p>
另外就是美国运通银行的管理层,已经发现了过去很支持他们的巴菲特,在态度上的变化。</p>
他们担心巴菲特真的与史密斯联合,那么他们这群高层就真的要完蛋。</p>
其他美国运通的股东,也不希望这家优质公司被别人独占。</p>
因此在某些股东的帮助下,美国运通的CEO肯尼思·切诺特,亲自出面拜托《财富》发出来。</p>
当前这种时刻,美国运通的境况非常危险。</p>
它并不具备同时对抗巴菲特与史密斯的力量。</p>
它必须要造势,它必须使用所有能够使用的手段。</p>
不然美国运通一定会易手。</p>
当然了。</p>
《财富》也不敢真的完全作死。</p>
一个亚伯·史密斯,就有办法在资本市场上搞时代华纳。</p>
现在又多了个沃伦·巴菲特。</p>
《财富》也不敢牵连太深,末尾使用加黑字体补充一句话:</p>
</p>
这个爆料发出来以后,史密斯资本的反应非常迅速。</p>
当天早上八点钟举办新闻发布会,并在AMC电视台做了直播。</p>
新鲜上任的史密斯资本首席执行官,大卫·梅隆亲自担任发言人,严厉指责《财富》歪曲性的不良言论。</p>
大卫睁着眼睛说瞎话:</p>
“本公司在此之前,从未与巴菲特先生进行过“一致行动人”的决定。”</p>
“《财富》的无端猜测造成本集团声誉的恶劣影响,我们已经发出律师函,《财富》必须公开道歉。”</p>
“至于那位金融人士,我们会直接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p>
伯克希尔公司紧随史密斯资本之后。</p>
巴菲特的心腹爱将芒格,大肆抨击《财富》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污蔑。</p>
别看两人都骂的欢,态度非常坚决。</p>
但这种事情,其实就和美国在国大的会议上干的事情一样。</p>
</p>
刚好巴菲特与亚伯,真的就有“洗衣服”。</p>
那《财富》还敢说,就是在得罪两人了。</p>
两人的头号马仔,都出来这样表态。</p>
以至于《财富》,最后都不得不登报道歉了。</p>
那个“某某专家”,最后还因此事,在曼哈顿地区,被公正无私的大检察官罗伯特以“栽赃污蔑”罪名公诉,被判了三个月的刑。</p>
2001年三月底,美国财经媒体硝烟弥漫,也惊心动魄。</p>
在这种骂战与舆论风潮之中,桑普拉能源的股价也一路狂涨。</p>
从一开始时的166亿美元,短短几天就涨到了265亿美元。</p>
已经超过了另一家同行,也就是同样在加州地区与西海岸地区,有着巨大市场的太平洋电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