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干脆开口“传旨,革了杨荣的文渊阁大学士与翰林侍读之职,送锦衣卫诏狱!”</p>
那边朱高煦大惊失色,急忙叩首“爹,不关他的事啊,是我让他上奏的...”</p>
朱棣压根不理他,伸手指着李云泽“你说给他听!”</p>
“这是做给大头巾们看的。”李云泽耐心解释“让他们知道,皇家不许他们侵占皇权。也就是所谓的杀鸡儆猴。”</p>
“当然了,也不能真的杀了。先关上一段时间,等到风头过去,自然会由太子去施恩,将其放出来。”</p>
后面的话,李云泽没说出来。</p>
因为后面要说的是,等你登基的时候再重用他,自然会感激涕零。</p>
这就是为君者的拿捏之道。</p>
“唉~~~”</p>
叹气的朱棣,迈步走到了李云泽的面前“还好有你在。至少未来五十年,这帮子家伙别想得逞。”</p>
此言一出,三兄弟尽皆为之色变。</p>
这句话,甚至比当年朱棣说给朱高煦的‘此子类我’更有杀伤力。</p>
几乎等于是明确了未来的帝系传承。</p>
返回东宫的路上,坐在撵轿上的朱高炽,不时的去看李云泽,目光复杂。</p>
“陛下是故意这么说的。”李云泽目不斜视“就像是当年说二叔‘此子类我’一样。你要是当真了,那可就是没意思了。”</p>
四周的东宫内监们,各个低着头屏气凝神,暗恨自己为何要有两只耳朵,听到了不该听的话,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得被灭了口。</p>
“你小子。”</p>
朱高炽连声叹气“这都是从哪儿学来的本事,怎么什么都懂,什么都能看的清楚明白,跟妖孽似的。”</p>
“陛下也是这么想的。”李云泽居然喋喋不休起来“我表现的太过了,如锥处囊中啊。太子且看,等到过年七天乐结束,我就别想回东宫了,整日里都得被仍在军营之后操练。皇帝永远都是皇帝,圣心难测啊。”</p>
“那你为什么...”话说一半,朱高炽就说不下去了。</p>
他也是明白,李云泽是为了给自己解围才展现的锋芒毕露。</p>
皇帝顺势打压,那也是理所当然。</p>
毕竟皇帝是这个世界最难以揣测的存在,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p>
哪怕是曾经当过皇帝的李云泽,也不懂朱棣真正的心思。</p>
此时朱高炽哪怕是有着万般心事,可最终却是只能化为一声长叹。</p>
他当了几十年的太子,也摸不透自家老头子的心思。</p>
不过唯一能够肯定的就是,之前看似夸赞的五十年之说,实际上是老头子警惕了。</p>
皇帝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可又想要长生不老。</p>
无论如何时候,面对展露锋芒的可能性,也会报以最为深切的警惕。</p>
年节假期结束之后,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接替杨荣成为新任的内阁首辅,这比历史上的上位时间,早了一年半。</p>
至于李云泽,也是不出所料的被留在了军营之中。</p>
明面上说是为出征做准备,实际上却是一种另类的观察。</p>
李云泽对此不置可否,整日里在军中学习锻炼,捶打自身提高强化。</p>
还不知道以后会经历多少个世界,一个强壮的身躯,外加充足的学识对他来说绝对是好事。</p>
都说环境影响人,李云泽对这种说法表示万分赞同。</p>
身处军营之中,他整日里忙碌不休,反倒是一直能够坚持下来。</p>
不敢说他性格坚韧,可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却是必然。</p>
若是身处莺莺燕燕环绕之中,一如红楼梦世界里那样,别说是不断充实捶打自身,那个时候他甚至连骑射都给放下了。</p>
历史上的明皇,自从朱瞻基之后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一代更比一代废,与所处环境大有关联。</p>
身处军营的李云泽,并非是被关起来,他也能得到外面的消息。</p>
例如倭国的动荡愈发激烈,面对各处蜂起的叛乱,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持左支右拙的难以维持,不得不求助大明,从而给了大明堂而皇之介入其中的大义名分。</p>
之后内府与工部的大匠,在倭国各处探索了越来越多的金山银矿。</p>
而这些金山银矿的发现,更加推动了倭国的动荡。</p>
越来越多的倭国战俘们,被各方势力送到了矿山之中,用命换来的金银,则是一船船的运送回大明这边。</p>
不但充实了朱棣的腰包,让他有底气准备出征,甚至就连三宝太监再次下西洋的钱款都有了。</p>
李云泽瞧不上朱高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朱高炽一登基就下诏停罢下西洋事业。</p>
原因自然是被文臣们摆弄于股掌之中。</p>
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因为郑和下西洋获得的财富,都落入了皇家的口袋,大头巾们捞不着啊。</p>
反倒是被诋毁泼脏水,蔑其为蛐蛐皇帝的朱瞻基,却是支持郑和的。</p>
三宝太监最后一次下西洋,就是在朱瞻基的支持下得以成行。</p>
日子过的飞快,一晃眼李云泽已然在军中待了数月。</p>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朱棣再度离开皇宫进入军营之中,各路大军纷纷开始动员。</p>
朱棣第四次出征漠北,拉开了帷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