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曰钱粮,二曰兵马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曰钱粮,二曰兵马

崖山之战,忠于皇宋的人大都随之殉国。</p>

李云泽很敬佩他们,所以不愿意要求其成为自己的下属。</p>

北地人,而且还得是单身的就很好。</p>

这里的北地人指的是大江以北,南逃过来的。</p>

自从完颜构莫须有了岳武穆之后,大江就成了南北界限。</p>

从金至蒙,因为不堪忍受残酷统治,不愿意牛马不如的活着,众多北地人纷纷南逃。</p>

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是青壮,毕竟携家带口的渡江太难。</p>

他们没地没生计,要么是做工,要么就是入伍吃粮。</p>

军中挑选出三千北地军士,倒也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p>

“诸位勇士。”</p>

第二天,李云泽见着聚集在眼前的北地宋军,直接就是上硬菜“尔等欠饷多久了?”</p>

两宋军中传统技能,克扣外加拖欠军饷。</p>

再加上小朝廷一路逃亡连战连败,就连生存都是问题,更别提发放粮饷了。</p>

军士们一阵喧哗,之后由一准备将上前行礼“国师...”</p>

“叫都统。”李云泽皱眉“从今以后,我就是尔等的都统。”</p>

众军士齐齐一怔,继而齐齐俯首行礼“都统~~~”</p>

“都统。”那准备将再度行礼“朝廷颠沛流离,财货不济。我等少的有七八月,多的有一二年未曾领到足饷。”</p>

“最多的两年。”</p>

宋军相比明军来说,是真的敢在阵前因为没收到赏银就直接临阵跑路的。</p>

所以宋廷也不敢真的一点粮饷都不发,每月总会发一些,然后欠下大部分。</p>

他点点头,也不废话“从今天开始,尔等粮饷军资,皆有我亲掌。”</p>

半转身示意身后堆积如山的绢帛铜钱“从今往后,每人每年五十缗钱,外加二十石梗米,盐二十斤,绢帛十匹。”</p>

宋时的主要货币是铜钱,交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崩溃不用计算。</p>

一贯钱也就是一缗,通常都是七百七十文铜钱。</p>

之前大怂民间是富裕的,因为商品经济发达,普通农户一年也能收入个四五十贯的样子。</p>

可北宋靖康之后,南宋蒙军南下之后,社会崩溃哪里还会有什么和平安宁的收入可言。</p>

此时军士们一年能拿到五十贯钱的话,在这个时代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高薪。</p>

而且随着蒙军南下粮价飙升,石粮价格甚至超过三贯。</p>

盐不必多说,而有宋一朝绢布的价格倒也算是稳定,匹绢两贯钱。</p>

全部算下来的话,李云泽养这些军士,一个人一年就要一百贯以上!</p>

比起这些军士们之前名义上的收入,要高出至少二三倍。</p>

“虞候,承局和押正全部拿双倍(士官级)。队将以上,全部拿三倍。(校官级)”李云泽很清楚,这个时代的军中可没什么官兵一体的说法,军将们必然是要多拿才才能让他们卖力</p>

,才能让普通军士们有干劲有动力。</p>

众人大喜过望,毕竟财帛动人心。</p>

眼见着就要一拥而上的时候,那准备将却是连声呵斥,招呼几名队将以及诸多虞候,承局和押正维持秩序,排成队列有序领取。</p>

李云泽在一旁看着,一言不发。</p>

这个时候谁有本事就能出头,入了他的法眼。</p>

三千北地兵并非成建制,而是从各部抽调而来。</p>

军将们大都有自己的体系,不可能轻易过来。所以这员准备将,就是此时军职最高者。</p>

军士们欢天喜地的领取军资,李云泽却是叫着那员准备将到一旁谈话。</p>

“听你口音,川蜀人?”</p>

“是。”</p>

那准备将低下了头,声音之中难掩苦楚“祖上本是成都府人士,阔端屠蜀之后全家只有家父一人逃出生天。之后从军,立誓要复仇。”</p>

蒙元制残暴,那是世界闻名。</p>

其大汗阔端在四十年前攻入蜀地,屠尽成都府百余万人口,千年古城只落个民无噍类的下场。</p>

而起在整个蜀地的大规模屠戮,遇害者高达千万之多。</p>

每一次草原部落南下的时候,都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血泪。</p>

看着眼前不过三十出头的准备将,李云泽轻叹口气“愿不愿随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p>

“末将何元礼,愿追随都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p>

准备将何元礼,当即纳头便拜。</p>

此时整个南怂的国土几乎全部丢失,甚至就连大名鼎鼎的钓鱼城,都在上个月选择了开城投降。</p>

诺大的国土上,只剩下了一座凌霄城还在坚守,还在与死敌血战到底。</p>

他们坚持到了九年之后,打到了最后一个人。</p>

而李云泽要做的,就是几乎从零开始,从海上归来把蒙元彻底打碎!</p>

“去领粮饷。”将何元礼搀扶起来,李云泽拍拍他的肩膀“等下还要办事。”</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