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计在于晨,寻常百姓尚在睡梦之时,洪武大帝朱元璋已经开始了忙碌。</p>
中书省批阅后的奏折,老朱总会挑选精要大事,再次翻阅。</p>
皇权与相权一直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p>
如若丞相贤名,那便是可托孤的诸葛孔明。</p>
如若丞相/奸佞,君不见李林甫,杨国忠之辈?</p>
丞相的重要性与皇帝一样,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p>
“皇上,李善长一直没有露面,整日躲在韩国公府。”</p>
毛骧低声禀报道:“胡惟庸如今却将朝政处理的井井有条,这对师徒还真是一脉相承!”</p>
朱元璋嘴角上挑,笑道:“李善长向来猴精!他跟汤和交好,怕引起咱的猜忌,所以干脆闭门不出,将胡惟庸推到了台前。”</p>
“胡惟庸啊!看他愿意当咱的知心人,还是想当淮西勋贵的代理人!”</p>
“标儿他们可起来了?”</p>
毛骧恭敬点头道:“太子爷向来勤勉,早已起床,开始听宋大儒讲学!”</p>
朱元璋想起了那日岳麟的话,可不能厚此薄彼,忘记了另外几个儿子。</p>
“老二和老三呢?听宋濂说,他们二人以后跟着岳麟?”</p>
“回禀皇上……秦王殿下与晋王殿下还在熟睡……”</p>
混账!</p>
朱元璋怒拍龙椅,他当老子的早早起床勤于政事,反而两个儿子还在睡大觉?</p>
“岳麟呢?宋濂都已经开始教授标儿,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做什么?”</p>
“回禀皇上……岳翰林尚未前去大本堂!”</p>
上梁不正下梁歪!</p>
朱元璋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可转念一想,他才是朱樉与朱棡的上梁。</p>
“皇上,要不要属下将岳翰林带过来?”</p>
毛骧轻言提醒,“您忘记了,在凤阳县,岳翰林也是巳时开衙……”</p>
朝九晚五,即便身在帝都应天府,岳麟也未曾改变习惯。</p>
“哼!先去上朝!待七日后,咱考究老二老三的功课再说!”</p>
洪武大帝直接前往奉天殿,毛骧轻舒一口气,紧随其后。</p>
——</p>
大本堂。</p>
宋濂为太子朱标讲学完毕,也已经准备去上朝。</p>
他自认来的算早,其他翰林即便没有功课,也要给皇帝与皇子们留个勤勉的印象。</p>
可转了一圈,都不曾发现岳麟的身影。</p>
“宋师在找何人?”</p>
朱标温润如玉,待人宽厚,与宋濂相处,向来以师徒相称。</p>
“回太子殿下,老臣在看岳翰林是否来了。”</p>
宋濂老脸一红,“让他负责秦王与晋王二位殿下,老臣担心他无法胜任……”</p>
朱标淡然一笑,说道:“宋师不必等了。岳翰林与二弟三弟相约巳时开课。”</p>
“二弟他们如今还在熟睡,咱们先去朝堂吧!”</p>
年轻人,怎能如此贪睡?</p>
宋濂紧皱眉头,对岳麟的印象大打折扣。</p>
古人可没有睡够八小时的习惯,为了生存下去,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p>
巳时已到,隔壁奉天殿,皇帝与群臣在商讨军国大事。</p>
大本堂内。</p>
秦王朱樉与晋王朱棡精神饱满,外加刚刚到达的翰林学士岳麟。</p>
“见过先生!”</p>
二位王爷恭敬有加,“不知先生今日要教授我二人何物?”</p>
岳麟示意二人坐下,随后笑道:“二位殿下对兵学感兴趣,不如咱们就贯彻到底。”</p>
“以后到了边塞之地,二位殿下定能成为一代名将,为我大明拱卫边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