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家父曹操,字孟德 > 第二十七章民心所向

第二十七章民心所向

“这样,东南西北,你任说一个方向。”</p>

“那就北吧,作甚?”</p>

“阿嫂请随我来,我让你去看看我家主公民心如何。”</p>

太史公不由分说把嫂子请上了一辆马车,然后一路向北。</p>

走了约有十来里路,来到了一个村落。</p>

一进到村子里,就听见四处都是卡哒卡哒的声音。</p>

太史公带领老夫人随便进了一户人家。</p>

只见堂屋内有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妇人正在织布,边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女童,手里拿着个风车呼呼呼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p>

一见太史公进来,那妇人连忙停下手中活计,躬身施礼道:“奴家见过太史阿爷。”</p>

“一家人可能吃的饱?”</p>

“托主人洪福,都能吃饱了。”</p>

太史老夫人感到诧异异常,“你一个妇人,靠织布能养活一家人?”</p>

那妇人微微笑道:“这都是主人心地仁善,照顾我们,要是没有主人,当初我们在荒原上早已经饿死了,哪有今天这太平日子。</p>

所以妾身就算拼了命的织布,也无法报答主人万一。”</p>

“竟是如此?”</p>

随即老夫人跟着太史公又随便进了几户人家询问。</p>

这些人都是得到曹昂的救治才活下来的百姓,自然都对曹昂感恩戴德,心悦诚服。</p>

太史老夫人出来之后便连连点头,自言自语道:“年纪轻轻,就知道施恩于百姓,的确难得。”</p>

太史公道:“当初我们这六万多黑山军卷属,困于荒原之上,既无粮草,又无青壮,只能等死。</p>

正是主公把我们这些人救了下来,并想办法为我们四处筹粮。</p>

所以我们这阳里亭的数万人,随时随地都肯为主公去死,你说主公在百姓中口碑如何?”</p>

太史老夫人想了想道:“这位小郎君如此一心为民,莫非是寒门出身?”</p>

她也不是高门大姓家的女子,虽然深明大义,但见识却很普通。</p>

她只是听说过,寒门子弟在这个时代很难出头。</p>

“阿嫂说什么呢?”</p>

太史公苦笑不得道:“主公阿父乃是这东郡太守,主公的祖父做过大汉太尉,怎能算寒门?</p>

再说,你见过哪家寒门子弟,这个年纪便能执掌一亭的?”</p>

“那倒也是,”太史老夫人失笑道:“小叔,我给你说个地方,你马上写封信给子义送去,让他赶紧回来。”</p>

“你肯让子义前来了?”</p>

太史老夫人叹息道:“像这样的少年郎,家世显赫,又能知道善待百姓,收取民心,而且志向远大,将来必成大器。</p>

我为子义择取这样的主公,也不算坑害了儿子。”</p>

“阿嫂,你早就该如此了,”太史公欣喜的笑道。</p>

“小叔,我看这么多妇人都在织布,你也给我弄一台织机,让我也靠双手养活自己吧。”</p>

“阿嫂,有我在这里,哪用得着你动手,再说将来子义来了,更不忍心看你操劳。”</p>

“我还没到七老八十,还不用别人照料,”老夫人固执的道。</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