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新年后上班第一天,任贤齐就收到了工作安排。</p>
而且还是去内地出差。</p>
深圳,步步高总部。</p>
音乐传媒公司,今天显得格外热闹。</p>
前台的谭骄弟,已经接待了好几拨人。</p>
有陈明这些创建之初的元老,也有李春波这种刚刚签约半年不到的新人。</p>
更有从弯弯分公司过来的艺人和制作人。</p>
现在他们都三三两两散落在几个录音室。</p>
有相熟的在谈着音乐,也有落寞的独自在一旁看着远方。</p>
王金花也作了两年经纪人,算是见过不少艺人歌手了。</p>
可像步步高这样,才短短一年时间,就拥有如此多的签约歌手的,算是头一家。</p>
毕竟这个年头,整个内地的流行歌手也不过百来个。</p>
就算弯弯和香江多点,加起来也绝对不超过三百个。</p>
可光步步高,内地公司就已经快二十个了。</p>
基本占了内地的五分之一。</p>
并且按照步步高的规划,这个数量在今年还会更多。</p>
一开始,她还有些将信将疑的。</p>
可来了公司,听说了步步高最近的收购桉。</p>
她才知道,这绝对不是夸大话。</p>
而是准备真的这样做。</p>
回望中国的乐坛。1994年,2005年。绝对是绕不开的两个重要年份。</p>
一个是磁带爆发的时候,随着播放器的普及,才让好歌呈现了井喷的现象。</p>
另一个是MP3和互联网开始井喷的年代。</p>
音乐有个最重要的属性,就是随时随地想听就听。</p>
不管是磁带随身听,还是MP3播放器。都具备这个属性。</p>
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音乐产业的繁荣。</p>
只是许多人没想到,2005年居然会是华语音乐最后的荣光。</p>
往后即便手机的音乐属性更加便捷,却再也找不回华语音乐的巅峰。</p>
导致于三十年后,音乐排行榜上,依然还有大量二十年前的歌。</p>
现如今在磁带之余,楚青手里还有VCD。</p>
按照正常轨迹,VCD专辑会在1995年之后,才开始大面积的普及。</p>
这主要是市场需求,倒逼音乐公司的结果。</p>
可现在,楚青作为VCD的拥有者,肯定不会在让市场白白流失两年那么久。</p>
比起影视片库的大众属性,音乐专辑的私人属性更重。</p>
在好的影片,连续看个三五遍,也就差不多到头了。</p>
所以比起让人买回家,大家更愿意租。</p>
可音乐专辑却不一样。好的音乐是值得反复聆听的。</p>
如果在搭配上好的MV,那么它就能成为家庭VCD的播放常客。</p>
尤其某些特定的,比如卓依婷的新年专辑,更是可以在特定时间进行循环播放。</p>
所以比起影片的租赁,音乐专辑更适合销售。</p>
而且比起动不动就7-80的录音带,30-50一张的音乐专辑,性价比更高。</p>
不管是音乐专辑,还是影片库。这些东西对于VCD就像智能手机里的软件应用。</p>
丰富的周边,是整个VCD生态的重要一环。</p>
为了能多卖VCD,楚青不得已只能自己出手,尽早给补上。</p>
完整的生态闭环,才能让整个行业真正强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