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平只是缺少急智,但他不是愚笨之人,他知道糜旸的分析是有道理的,</p>
关平此刻脸上的阻止之色,已经没有那么坚定了。</p>
但出于对好友的关心,他还是心中不愿糜旸孤身入城。</p>
见关平脸上的阻止之色已经有所动摇,糜旸继续说道,</p>
“若是坦之你入城不会被士仁所疑,以你之勇武,我亦不会阻止你入城。”</p>
“而如今你为何又要阻止于我呢?”</p>
“你我皆大王之子侄,乃汉室纯臣,</p>
自你我出生之日起,就应当时刻做好为大王基业献身的准备,你有这种忠心,我亦不缺。”</p>
“当今之际,唯有派我入城为使,才能有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公安的可能。</p>
既如此,坦之为何迟疑,是在疑我之赤胆忠心乎!”</p>
说道最后,糜旸的脸上,已经带有怒色。</p>
关平见状,当即言道,“自然不是。”</p>
“既如此,坦之就不该阻止我入城。”</p>
“一切为了大汉,吾无悔。”</p>
糜旸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豪气。</p>
见糜旸都这么说了,为了刘备的基业考虑,关平只能默认了派糜旸入城的这个事实。</p>
在敲定了这个事实之后,糜旸先让关平前去让行进中的士卒停下来,先在公安城外一里外驻兵。</p>
免得太过接近公安城,会刺激到士仁那脆弱的神经。</p>
而在关平走了之后,于禁驾马来到糜旸身旁,他对糜旸问道,</p>
“你方才说的话,有几分是真的?”</p>
听到于禁会突然这么问,糜旸有些惊讶,但随之他就很快了然。</p>
于禁可不是关平这样的年轻人,他久居官场多日,且还在曹魏那种权谋乱舞的官场中。</p>
在这种染缸中成长起来的于禁,当然会天然对糜旸刚才的话语表示怀疑。</p>
毕竟曹魏势力中的人,可能永远都无法理解季汉中人的理想与抱负。</p>
而且于禁与糜旸现在,其实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故而于禁与糜旸之间的对话没有那么多顾忌。</p>
糜旸见于禁怀疑自己,他当即澹笑着说道,</p>
“自然十分都是真的。”</p>
糜旸之所以想孤身入城,是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他心中也是存在着为刘备守住基业的心思的,</p>
否则的话,纵使糜芳与士仁之间的事东窗事发,</p>
有糜竺在,糜旸大不了下辈子只能在益州养老就是了,</p>
他又何必一定要毛遂自荐入城呢?</p>
但于禁可是亲身经历过糜旸手段的人,他不觉得那样玩弄人心的糜旸,会真如他今日表现出来的那般,忠肝义胆。</p>
于禁自然不知道糜旸心中真正的顾忌是什么,</p>
他认为糜旸之所以敢冒着巨大的危险孤身进入公安,</p>
更多的是一场豪赌,赌一场光明的未来。</p>
在曹魏中,大部分人都是这么做的,嘴巴上满嘴仁义,背地里都是勾心斗角,</p>
于禁见惯了这种人,所以下意识的也将糜旸当成了这种人。</p>
抱着这种心理,于禁在听到糜旸的回答后,忍不住笑了一声,</p>
他得笑声中满是质疑。</p>
面对于禁的质疑,糜旸懒得解释,他只是自语道,</p>
“今与水火相敌者,曹操也。</p>
操以急,吾以宽;</p>
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p>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p>
这句话是刘备经常教导原身的一句话,刘备期待他的子侄辈们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p>
原身被刘备教导的很好,他继承了刘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往日中的做事信条更是以仁义为本。</p>
在自从糜旸穿越过来后,受到后世人观念的影响,糜旸却觉得,要想真正平定这乱世,</p>
刘备的仁义,以人为本的理想必不可少,而曹操的权谋,诡谲的手段亦不可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