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糜汉 > 第四十四章 人心在我(求追读,求票)

第四十四章 人心在我(求追读,求票)

无论朝代如何变更,社会如何变革,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p>

家人宗族观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对于在场的大多数出身农民的百余将校来说,你跟他们讲什么建功立业,讲什么国家兴亡,大多数人都很难有所感触,</p>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肉食者,他们没读过什么深奥的春秋大义,所以他们很难与史书上所记载的,那些仁人志士产生什么精神上的共鸣,</p>

但要是跟他们讲保家守乡这四个字,</p>

他们都懂,</p>

他们也都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p>

糜旸通过自己的回忆,他用最真实的情感,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屠城之后的人间炼狱惨象,</p>

这让众人听后,都感觉恍若身临其境一般。</p>

莫说跪地的这百余将校了,就是立在糜旸身后的于禁与关平二人,</p>

饶是他们经历过无数杀戮,但他们在听后,心中也久久无法平静。</p>

于禁虽原是曹魏中人,但出身并不高的他,心中也一直十分抗拒屠城这种行为。</p>

有些事看起来就像已经愈合的伤疤,但是当将其再度揭开后,</p>

最后就会发现,那个伤口依然还会流血湍湍。</p>

在糜旸最后的一声怒吼之后,跪地的百余将校的脸上,哪里还有方才的惴惴不安的离去之意,此刻他们脸上俱是气愤与后怕之色。</p>

气愤是因为孙权的屠城之举太过血腥。</p>

后怕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他们真的弃城而逃而导致公安失守,那江陵可能也会面临当年江夏所经历过的悲剧,</p>

这样的猜想,令他们心中后怕不已。</p>

幸亏大错还未铸成。</p>

气愤与后怕的神情交替闪烁之后,百余将校的脸上,最后都出现了悔意。</p>

糜旸见状,他起身来到跪地的百余将校之前,</p>

在这百余将校最前方,是糜旸刚刚点名而出的王安,</p>

糜旸俯身以手轻抚王安之背,</p>

他轻轻说道,</p>

“王安,王安,我担忧你这一去,江陵从此不安矣。”</p>

正如方才糜旸看似是问王安一人,实则是在问百余将校一般,</p>

如今糜旸这番话看似是在对王安一人诉说,</p>

其实他也是在对在场的所有将校诉说,</p>

而当糜旸这句话一出,加上他方才所说的那些话,</p>

王安再也绷不住了,</p>

他跪地的身躯再度弯了一个大幅度,</p>

随后口中带着些哭声充满悔意得说道,</p>

“主簿,俺错了,俺有罪。”</p>

王安此话一出,就如一颗石子落入了一块平静的湖面一般,瞬间引起了一圈圈波澜。</p>

而这波澜正在以王安这个中心点,快速的向外辐射而去。</p>

跪地的百余将校大都如王安一般,向糜旸纷纷请罪,这时的他们,心中再无一丝逃离之意,</p>

他们不是都不怕死,但相比于自己的生死,他们更怕家人蒙难。</p>

而当这个场面一出,在糜旸身后的关平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差点就要惊呼出声,</p>

大事成矣。</p>

万万没想到,本来一场足以颠覆公安局势的暗流,如今被糜旸这么三言两语之间轻易化解了。</p>

而于禁亦是深深地看向糜旸,</p>

这头麋鹿,颇有几分当年魏王的风采呀,</p>

既然这样,如果公安此战他能打赢了,</p>

那自己又何须一定要重投魏王麾下呢?</p>

糜旸不知于禁的心思,他见百余将校大多已经请罪,时机已然成熟。</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