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糜汉 > 第九十九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

第九十九章 愧疚的朱桓 (无食言,求追读!)

如今的江东已经不像孙策时代那般了,英雄不问出身。</p>

随着与江东世家的渐渐合作,随着淮泗派重臣的一个个凋零,如今江东军中很多中层职位,都慢慢换成了江东世家子弟。</p>

而眼前这名校尉正是出自吴郡朱氏。</p>

出身不凡的他,自然认识被孙权誉为“宗室颜渊”,往日中风光无限的孙桓了。</p>

这时有一江东名士卒跑来向这名朱校尉禀报,说是他那部投石机已经准备完毕,可以释放石弹了。</p>

但就是他这个本想邀功的禀报,却引来了朱校尉的震怒。</p>

朱校尉狠狠甩了这名江东士卒一巴掌。</p>

“你想死不成。”</p>

朱校尉突然的咆孝与口中的威胁,吓坏了这名不明所以的江东士卒。</p>

朱校尉在打骂完这名江东士卒之后,立刻严令在场的所有士卒不可妄动。</p>

在固定投石机的所有江东士卒,立即停下手中的所有动作,以免刺激到城墙上的敌人,让他们对孙桓做出什么不利举动。</p>

在三番五次命令在场所有江东士卒不得妄动后,这名朱校尉才立刻跑回营帐中,将城墙上所发生的事报给了在军营中的族兄朱桓。</p>

...</p>

在大军帅帐中的吕蒙正在学习《欧阳尚书》。</p>

自从早年间受孙权告戒要多读书之后,吕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便是在军中闲暇之余,会时常学习各家经典典籍。</p>

《尚书》本就是儒家最着名的典籍之一。</p>

后来因为流传不同,导致每个大儒对《尚书》的理解参悟不同,渐渐形成了学习《尚书》的不同流派。</p>

而在这众多学派中,大儒欧阳生所传下的《欧阳尚书》无疑是其中最为主流的一个学派。</p>

例如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便是在先辈有幸得到传授《欧阳尚书》后,因为有了传世经学作为治家根本,家族才渐渐开始兴旺起来。</p>

要想在东汉,使家族成为一个顶门世家,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条件便是,这个世家要拥有对一项经学的解释权,如汝南袁氏之《孟氏易》。</p>

而学习经学,才是当代士人正式入仕的第一步。</p>

这才是众多顶级世家能经久不衰,能够不停产生门生故吏的原因所在。</p>

但这样的世家,在当世也不过屈指可数而已。</p>

这便是东汉时期特有的经学政治。</p>

吕蒙虽聪慧好学,早年间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了不少经史典籍,令其的学问已经比一般的大儒都不低。</p>

但他在面对着当世主流的那些学派时,因为其中晦涩难懂的文字,令吕蒙无法学习到其中的精髓。</p>

就犹如《欧阳尚书》这本书。</p>

吕蒙虽得此书,却完全不知其中要领。</p>

而最近吕蒙见司马懿正好在帐中,河内司马氏亦当世望族,司马懿更是自小博学洽闻,伏膺儒教。</p>

所以吕蒙便起了与司马懿一同探讨《欧阳尚书》的心思。</p>

河内司马氏名望再如何高,也无法与弘农杨氏相比,故而司马懿早前,也并未学习过《欧阳尚书》这本书。</p>

如今吕蒙想与其共同探讨学习《欧阳尚书》,这也让喜好儒学的司马懿感到欣喜。</p>

吕蒙与司马懿两人虽都未曾学习过《欧阳尚书》,但两人皆是学识渊博且聪慧之辈,因此在相互学习研讨验证之下,两人都颇有所得。</p>

因为忌惮司马懿是曹操使者的身份,再加上司马懿自身的谈吐学识不凡,所以只要司马懿不有泄密的嫌疑,吕蒙大多时候还是将司马懿当做朋友对待的。</p>

只是在两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敏锐的司马懿却发现了吕蒙有些心不在焉。</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