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糜汉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

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

汉建安二十五年二月,汉中王刘备遣使者邓芝与汉骠骑将军孙权升坛歃盟,约定来日共讨曹贼。</p>

在完成此事后,汉中王刘备连续下达了几道王令。</p>

第一道:汉中王刘备上表天子,言前将军关羽威震华夏,讨贼有功,今命为荆州牧,治襄阳,持节都督东方诸军事。</p>

刘备并增关羽汉寿亭侯之食邑五百户,合前并一千两百户。</p>

第二道:汉中王刘备将西城、上庸、房陵之东三郡合并为汉兴郡,并命关内侯偏将军糜旸为汉兴太守,治所上庸。</p>

第三道:汉中王刘备任命陈到为镇东将军、南郡太守,治江陵。</p>

第四道:汉中王刘备任命牙门将军关平为武陵太守,治公安。</p>

第五道:汉中王刘备命裨将军傅肜为长沙太守,治长沙。</p>

第六道:汉中王刘备命零陵北部都尉、裨将军习珍升任桂阳太守,治郴县</p>

...</p>

刘备一共下了数道王令,将荆州各郡的防务、人事都安排完成。</p>

汉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刘备下达王驾回转益州的命令。</p>

在之前为了不耽误益州的春耕,刘备已经将大部分的蜀中士卒都陆续安排撤回了益州,如今跟随刘备回转成都的士卒并不多。</p>

其中主要是赵云的白毦兵以及糜旸的一万新兵。</p>

糜旸在被刘备任命为汉兴太守之后,本来应该领兵前去走马上任。</p>

但是糜旸的一万新兵大多并无甲胃武器在身,故而刘备命糜旸先随其回转成都,在成都的武库中取到大量军械之后,在从成都朔水北上,到上庸中任职。</p>

</p>

襄阳城门口,一支浩大的王驾队伍正停靠在襄阳城的南门之外。</p>

在这支上万余人队伍中的华丽王驾之上,刘备坐在王驾中看着下方的关羽,他心中的不舍情绪又开始荡漾。</p>

刘备看着眼前两鬓已经隐有白发的关羽,他嘱托道:“云长,兄长要走了,荆州就交给你了。”</p>

面对刘备的嘱托,关羽脸色肃穆,他于王驾之下郑重的抱拳言道:“大王请放心,有臣在一日,荆州就绝不会有失。”</p>

耳边关羽的郑重承诺响起,但刘备听到后并没有完全放心下来。</p>

他对着关羽道:“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善待卒伍虽能让你得军心,无往不胜。</p>

然荆州一地世家众多,要想稳定荆州,荆州世家之力亦至关重要。”</p>

“潘濬与你有隙,虽此乃潘濬之过,但你亦要以此为戒,免得将来被暗箭所伤。”</p>

“潘濬孤会带回益州,季常孤留在荆州辅左于你,季常为人沉稳多谋,又出身荆襄大族,凡事你要与其多加商议。”</p>

面对刘备的提醒,关羽听后脸上浮现听从之色。</p>

看到这一幕,刘备的脸上方才展现笑容。</p>

刘备最后对着关羽言道:“你回城吧,兄长该走了。”</p>

只是对于刘备的这个“王令”,关羽却并没有遵从。</p>

关羽脸上流露着不舍之色,这对一向沉稳的关羽来说,这种神色是很难得的。</p>

关羽对着刘备一拜道:“让臣,再送大王一会吧。”</p>

面对关羽的这个请求,刘备笑了笑。</p>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关羽有重任在身,再送又能送多远呢?</p>

“好好操练士卒,囤积粮草,来日孤与你在长安相会。”</p>

说完后刘备下令王驾起行。</p>

在刘备的王令之下,上万人的浩大队伍中,军鼓瞬间齐鸣,上万人的士卒队伍开始动了起来。</p>

而在军鼓响起之后,在另一处与关平等人告别的糜旸,立马扭头朝着那开始行动起来的万人队伍看去。</p>

在看到刘备的王驾已然开始启程之后,糜旸当即对着对面的关平一拜道:“坦之,吾要走了。”</p>

“将来再会。”</p>

说完后糜旸一扯缰绳,而后拨转马头,就朝着前方的王驾队伍中而去。</p>

看到糜旸离去的背影,关平站在糜旸身后高喊道:“子成,保重!”</p>

关平的声音顺着微风飘到糜旸的耳中,糜旸听到这嘱托后并没有回头,他只是举起手中的马鞭挥舞,以示告别。</p>

在朝阳的照射之下,糜旸扬鞭的身影化作一道模湖的光影,最后消失在荆北大地的地平线之上。</p>

...</p>

从襄阳城出发,先南下至江陵,汇合早已在江陵城外等候的李严大军,两军最后合成一股近两万人的长龙队伍,朝着益州而去。</p>

在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行军之后,在越过重重丘陵山脉之后,这支浩大的归乡大军终于迈入了广袤的成都平原之中。</p>

在刚进入成都平原之中时,在大军中的糜旸就感受到一副与荆州油然不同的景象。</p>

广袤的平原之中,有一条刚刚修葺的宽达十数丈的官道直通远处的成都城。</p>

而在这官道两旁各自分布数万亩田亩,在那数万亩田亩之中,许多水渠在诸葛亮的亲自规划之下,穿插在这数万亩之中。</p>

为了保证农业丰收,诸葛亮十分重视农田水利灌既事业。</p>

成都外有一都江堰,乃战国时秦蜀郡太守李冰所作,自都江堰建成以来,它一直是川蜀农业的命脉。</p>

在刘备执掌成都之后,诸葛亮一方面实地考察,命人修葺改良都江堰。</p>

另一方面诸葛亮将都江堰当做蜀中农业的命脉,征召丁士一千两百人守卫,并设有堰官。</p>

糜旸的堂兄糜威便担任过第一任都江堰官,负责守卫都江堰的安全。</p>

这一举可谓是前无古人的。</p>

而诸葛亮有此举,乃是有着深刻的背景。</p>

都江堰自建成以来:百姓飨其利,旱则引水灌既,雨则杜塞水门,于是,蜀,沃野千里,天下谓之天府也。</p>

但是这一幕却在刘章父子执政之后,发生了改变。</p>

第一任益州牧刘焉乃是外来人,他为了得到蜀中大族的支持,因此对蜀中大族十分放纵,而刘章性格本就优柔,这一点在他继任益州牧之后更为显着。</p>

在刘焉与刘章连续的宽容放纵之下,蜀中豪族的行为越来越过分。</p>

谁都知道都江堰是蜀中农业的命脉,那些蜀中豪族为了掌握这个命脉,竟大多联和起来,派遣家中部曲驱赶都江堰附近的普通百姓。</p>

本来都江堰是:旱则引水灌既,雨则杜塞水门。</p>

但在那些蜀中豪族的把持下,都江堰完全违背设计初衷,成为他们谋利的私器。</p>

“从则引水灌既,逆则杜塞水门。”</p>

更绝的是,那些蜀中大族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竟然在将都江堰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后,私自四处开挖水渠,将所有的水都引入自家的田地中。</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