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听到有人在心底里呼唤他,是蓝星与地球,是尚未开荒成功的山海界,青石镇,还有自己的表妹,那两位网吧客人……这一丝的牵挂慢慢拽拉着他,从那种至高的理性状态恢复。</p>
“和尚啊,你吃饱了吗?”</p>
“弟子,饱了。”秋远和尚双手合十,感恩道。</p>
“你在吃饱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是要先去吃饱?”</p>
这一句话有点绕口,不过秋远却听懂了,微微欠身:“好像也是。”</p>
“继续逛逛吧,你既然认为,山海界已无前路,那我便带你看看所谓前路,这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吃饱的世界。这里是大城市,还有小城市与乡村,都可以去看看。”</p>
秋远和尚不由得对一开始的那一股戾气,感到心中羞愧,是啊,世间哪会没有前路?</p>
看看这繁华盛世吧。</p>
哪怕这个世界在佛祖眼里有缺陷,再怎么样,都比山海界好了十倍百倍。</p>
“弟子,想去前面那栋高大房子看看,那里似乎有很多人。”</p>
王昊一看,“家乐福大超市”几个大字映入眼帘。</p>
“你去吧。”</p>
超市,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随处都可以找到。</p>
然而“超市”的由来并不普通。</p>
它是美国发明的一种文化现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各种超市开始在美国出现,代表着该国的繁荣经济文化。美国将超市作为“自由市场的文化武器”来向全世界表明,只有他们的商品和分配方式能够给人类最为富足的未来。</p>
不得不承认,这种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已经传遍蓝星。</p>
人们早就对之习以为常。</p>
果然,当秋远和尚进入超市后,直接呆愣住了,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大米、生鲜、衣服,一些奇怪的瓶瓶罐罐,疑似是酒,还有大量不明物品,甚至将他的呼吸也一并冻结住。</p>
即便这个世界,已有足够多的事情让他震撼,但那么多的物品,一眼望不到头的商品,车水马龙的顾客,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感。</p>
王昊心中感叹,如今的人类对“超市”的存在见怪不怪。</p>
但超市的广泛传播,有过很多的历史事件,甚至,一定程度促成了20世纪,冷战的胜负。</p>
在1959年的美国国家展览会上,美国人精心准备的展览馆,便是一家巨大的“超市”。</p>
在当时,政府集中调运了三千吨的货物,从书籍、杂志,到电影、唱片,从罐头食物,再到洗衣机、电视机、冰箱、汽车、船只、拖拉机等等等等机械装备,全都放在了超市当中,以显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下,巨大的商品经济与繁荣。</p>
而当初的苏联领袖赫鲁晓夫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并与副总统尼克松,展开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p>
而那时的苏联,采用计划经济,正在闹饥荒。</p>
赫鲁晓夫面对超市文化的冲击,面对密密麻麻的人群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心中到底有什么感受,没有人知道。</p>
在这之后,又展开了“玉米运动”,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广玉米。但这一次运动很显然失败了,赫鲁晓夫又多了一个“赫玉米”的绰号。</p>
当然,赫鲁晓夫并未被“超市文化”彻底击倒。</p>
被击倒的是同样访问过“超市”的叶钦利。</p>
叶钦利在自转中沉痛地写道:当看到美国超市货架上摆放着的成百上千种商品以后,他第一次为苏联人民感到一种绝望的伤痛,像苏联这么一个潜力巨大、本应极为富裕的国家竟然沦落到贫穷的状态。</p>
现如今,来自更加贫穷的,比第三世界还要贫困的山海界,秋远和尚,看到了超市中的繁华景象。</p>
他的精神被彻底击倒。</p>
一直在超市当中,逛了好几个小时,确认这些商品真实存在,和尚才从那种茫然中恢复过来。</p>
“佛啊,告诉我最终的答桉吧。为什么两个世界,差异之大,如同彼岸与地狱?”</p>
“生产力不够。”王昊道。</p>
“何谓……生产力?”</p>
这个问题,可不太好解释。</p>
画面一转,秋远和尚,又前往电动车工厂,他看到了所谓的“生产力”。</p>
无数的机器人正在自动化工作,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生产着一种“不可描述之物”,该“不可描述之物”比他见到的任何器械,都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p>
而山海界,铁匠锻造一把普通的菜刀,可能要一两天。</p>
王昊又带着他,前往大平原,有播种机正在播种小麦,这些奇怪的机器,看的和尚一愣一愣的。</p>
不过他总算明白了:什么是生产力。</p>
“为何……山海界的生产力会不够?此等造物,何来?”</p>
“因为山海界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没有知识,社会制度不齐全,只依靠人的双手劳作,却不依靠脑子去积累。生产力为何会够?”</p>
秋远和尚来到了学校。</p>
有位教授正在讲解高等数学:“在运用洛必达法则之前,首先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分子分母的极限是否都等于零;二是分子分母在限定的区域内是否分别可导。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接着求导并判断求导之后的极限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直接得到答桉。”</p>
和尚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按在地上摩擦,佛祖给了他认识这个世界文字的能力。但任何一句话,他都看不懂,也不理解。</p>
只是强烈的第六感告诉他,这些知识,可能是生产力的来源。</p>
紧接着,他又前往医院,前往图书馆,前往小城市,前往偏远山区,甚至前往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那佛学的发源地。</p>
最后,前往最为贫困的非洲。</p>
就连贫困的非洲,也没什么人吃人的现象了。</p>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看到的景象。</p>
倘若非洲大草原,时光倒流千年万年,可能和山海界差的不多。</p>
年纪不小的秋远和尚,面对茫茫然的地球世界,仿佛刚刚睁眼看向世界的婴儿。</p>
原来他对世界一无所知!</p>
他只记住了这句话:“生产力不足。”</p>
“大力发展生产力!”</p>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彻底服了,戾气早就荡然无存。</p>
这一条道路的出现,简直照亮了他的心灵,成为一个新的信仰。</p>
他最后鼓起胆量,有些膜拜问道:“敢问佛祖,倘若生产力足够了……是否便是彼岸?”</p>
“不是,哪怕生产力够了,分配方式依旧存在问题。”</p>
“贫富会有差距,人的能力也会有差距,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往往只能寻得其一,公平与效率,也往往相互矛盾。矛盾是天然存在的,倘若没有矛盾,也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这个世界,也只是在苦苦寻求前方的出路。”</p>
王昊看着茫然的和尚,又道:“你看那躺在医院中悄然等待死亡的绝症病人,在地铁中背着房贷苦苦挣扎的社畜;在山路上行走的穷苦学生;在非洲大草原挨饿的人……对他们而言,这个世界便是地狱。”</p>
真正的“彼岸”是什么,是蓝星世界,月球之上的“乐园”,一个人人如龙的世界。只不过“乐园”总归腐朽,所谓的“彼岸”也彻底垮塌下来了。</p>
和尚微微一愣。</p>
是啊,对于即将生老病死的人而言,这里便是地狱。</p>
不过,更加复杂的问题,还是等先解决了温饱,在做考虑吧。</p>
“你是想留在这里,还是回山海界?”</p>
和尚道:“回去吧……再回那里,毕竟,那里是我的故乡。弟子……多谢佛祖解惑。”</p>
“那便送你回去。”</p>
说到这里,王昊挥了挥手,秋远和尚消失在了眼前。</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