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哗啦哗啦下个不停。</p>
刚从靖南军大营返回扬州城的傅津川就站在都督府的大堂中,看着庭前的雨水怔怔出神。</p>
在他身后,几个幕僚倒是还在紧张的忙碌着。</p>
大战之后,各军损失都不小,都需要兵员以及军械补充。这些都需要都督府统一调度。</p>
“大都督,卫国公的灵柩已经到了城外了十里处...”</p>
傅津川闻言点点头,然后亲自出城相迎。</p>
扶灵而来的是李昭信,李昭义。兄弟两人披麻戴孝,顶着雨入了扬州城。</p>
扬州一众官员,包括武安侯傅津川、平北侯马巍。经略使刘景明等文武重臣都亲往致祭。</p>
在扬州停灵之后,李氏兄弟又乘船继续扶灵北上。</p>
生于上京,葬于邙山,那里才是大晋权贵们的归宿。</p>
卫国公灵柩过了以后,扬州城的雨停了。</p>
朝廷的信使也到了,太子殿下为大元帅,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平叛的消息也随之传到了江淮。</p>
“檀哥要来了?”</p>
“嗯。”</p>
赵元殊看着近来愈发的有些沉默寡言的傅津川问道。</p>
“你这几日心绪不宁,到底在担忧什么?江州?”</p>
傅津川点点头,“彭泽一线,驻扎着近十万大军,还有三个副元帅。薛巨鳞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而且卫国公故去,对军心也影响颇大...”</p>
两人走在扬州城墙上,远远的望过去,正好能望见大江的滚滚东流。</p>
赵元殊叹了口气道,“我这里有个消息,却都算不上好消息。”</p>
傅津川笑道:“好消息坏消息,都是消息,比没有的好。早听晚听,不都是听。”</p>
“第一条是红莲道的人前几日在建邺城,见过吴王了。已经达成了一些条件,红莲道很快就要起事了。”</p>
“第二条是吴王府里面有人故意把消息透出来,起事的地点是荆楚的武陵山一带以及...大别山...”</p>
傅津川一听这个本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立马眉头紧锁,“大别山?”</p>
大别山脉地跨淮南、京畿、荆楚等地数十个州。藏个几万人都轻而易举。</p>
傅津川知道为什么兕子说算不上好消息了。</p>
因为即便是知道了,也没有任何的可以事先能做的防备。</p>
朝廷的大军最快也要一个月能赶到。</p>
而这一个月内,江州还在不在都是两说的呢。</p>
傅津川这里共有不到五万人的兵力,除去防守和州扬州的必要兵力,能调用的兵力也就是两万余人。</p>
这两万余人还有一万二千五百人是新军。</p>
“真是...”</p>
傅津川甚至不知道怎么来描述自己的心情。</p>
恼火。</p>
非常的恼火。</p>
比起疏勒之战,白亭之战以绝对弱势的兵力面对青唐和金帐的数万大军,现在的处境看起来好像是好了很多。</p>
但复杂的地势,纵横交错的水路,望之不尽的连绵山脉,这些都让感到无可奈何。</p>
最重要的是,现在他只能等。</p>
什么都做不得。</p>
江州,十万大军三个副元帅,可以想象得到这几个人会因为不同的方略争起来。</p>
但傅津川只能看着他们在哪争。</p>
因为即便他过去了也是最多变成四个人争。</p>
大家都是副元帅,又都各自统领着本部的兵马,没有李世忠这样一个能压制得住所有人的名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