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兵吃粮是不用缴纳赋税的。</p>
不过眼下毕竟是战时,一切事务都得为平叛让路。</p>
只有尽快平定乱局,恢复秩序,才能让各地的百姓安居乐业,从而朝廷也可以少收些税赋。</p>
随后则是寿州之战立功将士的请功名录,这个没什么可商议的,没人敢乱在这上面说话。</p>
毕竟之前可是有边军士卒立功之后,朝廷这边有宰相质疑斩首数目夸大,主张派人核查,结果差点闹出兵变了。</p>
最后以宰相去职,边军厚赐才平息了事态。</p>
不过当时的宣宗皇帝在事后也是狠狠敲打了一些领兵的勋贵们,此后领兵的将帅上报军功,也都尽量不虚报,或者少虚报。</p>
比如敌军一万,你报个全歼敌军,斩首一万二,这就有点过分了不是?</p>
而如傅津川这种,基本按照实数上报,只是为了方便计算凑个整的,都被认为是合理的范畴。</p>
寿州吴逆这一路的战事处理的差不多了,紧接着就是程锦堂所督领的荆楚战事。</p>
这一路战事,总得来说就是一言难尽。</p>
战事上没什么大的失利,最多也就是丢了一些县城,等官军过去了马上又能收复。</p>
但叛军四处流窜,始终避而不战。</p>
红莲军自从合流之后,先是围攻荆州江陵,不克,劫掠了周边县镇之后,在官军援军来到之前就撤走了,然后北上襄州。</p>
围攻不克,等程锦堂率军赶来,再度流窜而逃。</p>
而程锦堂虽然督领诸军,但他不是荆州都督,也不是襄州都督,想要统一调度指挥必须要通过两大都督府和才能跟各州的守军沟通配合。</p>
荆州都督府和襄州都督府的各军州也都各怀鬼胎,都有些保存实力,各扫门前雪的心思。这就导致了程锦堂面对四处流窜的红莲军,有些左支右绌,难以招架。</p>
卫国公李昭德和咸阳郡王赵福柏的督领十万禁军,进驻到了唐州和邓州。</p>
虽然也归程锦堂节制,但这十万人很明显他却不敢轻动,毕竟唐州邓州后面可就是京畿。</p>
要是让流窜入京畿道,这平乱可就成了笑话了。</p>
而元帅府这边也清楚程锦堂的难处,为此还特意向上京请命,授予程锦堂督领山南道诸军之权,专征杀伐。</p>
可即便如此,红莲军还是会继续在巴山楚水之间流窜,想要剿灭,就必须要求主帅能够调动楚地、巴蜀、江淮、关中等地的全部的兵马钱粮。</p>
不过程锦堂不可能被授予如此大权。</p>
就算皇帝有心,朝廷上的文武大员也会全力反对。</p>
毕竟即便是行军元帅,或者次一级的行军总管,都部署,最多也就是总督一道,最多或者两道也就是极限了。</p>
所以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江南乱局尽快平定,而后太子以储君和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尊位去关中或者荆楚,统一调度各军各道。</p>
毕竟督领四道,权势就太重了。</p>
那可是小半个天下了,已经不是人臣该有的权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