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片生机勃勃。</p>
傅津川率数万大军,回到了扬州。</p>
在从庐州东返之时,特意留下雷勃和靖南军,监视数万降兵。</p>
赵成淇和陈矫则一起被发往上京,是杀是赦,都要从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走个流程,再由皇帝定夺。</p>
吴王已死,败军南逃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包括建邺城、以及江南诸州县。</p>
同样,薛巨鳞刘台卿等人,奉赵德玉从子赵成浚为吴王的消息,也同样传遍了江淮。</p>
平北侯马巍,也乘势率军收复了江州诸城,并与叛军在建昌大战一场。</p>
击败叛军一部,斩首数百级。</p>
这样的战绩,比起江北来,自然是不太耀眼。毕竟这边是斩首都是论万的。</p>
不过元帅府这边还是发了嘉奖文书,以示鼓励。</p>
赵元檀也是心情大好,因此在所居的刺史府摆下家宴,宴请弟弟和妹夫们,包括傅津川、齐王赵元槊,以及燕王世子吴药师。</p>
一个太子,一个皇子亲王,还有两个驸马。</p>
菜式以都是扬州本地的名菜,有河鲜,有螃蟹,有卤鹅,还有些时令果蔬。</p>
“虽说是家宴,但此时说话还是绕不开国事,此战之后吴逆身死,叛军主力已经瓦解,江南光复指日可待,此皆是三郎之功,之第一杯酒敬三郎。”</p>
赵元檀一举杯,赵元槊和吴药师也一同举杯。</p>
傅津川笑道:“檀哥儿过奖了,这一仗我都是居中调度,并未冲锋陷阵,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之功。吴逆本人未能约束好部下,以至于庐州遭逢此难,而他本人回到庐州就重病不起,一命呼呼,这难道不是天意吗?”</p>
“多行不义必自毙!”</p>
“好,正是此理。”</p>
几人饮罢杯中酒之后,赵元檀抚掌说赞道,随后又对赵元槊说道:</p>
“元槊这次做的也不错,在阵前厉声怒骂吴逆,也算是正视听,不过你若是有心兵事,这用兵之道,还是要跟三郎多请教。”</p>
赵元槊听后急忙应道:“多谢皇兄,臣弟定然会多跟三郎请教,为家国出力。”</p>
兄弟两人的年岁差的不多,但是作为太子的赵元檀从道君皇帝继位不久之后,就确定了储君身份。</p>
身为嫡长子,母家又是武勋之后,无论是文官士大夫,还是武将勋贵,对于太子人选都非常满意。</p>
</p>
在加上皇帝本人的信重,从十几岁就时常让太子参与政事。</p>
又选拔了不少年轻的文武俊才充任东宫属官,可以说是早早就把诸皇子想要夺嫡争储心思都给按下去了。</p>
如果没有皇帝的刻意扶持,更没有朝廷之中文武大臣的支持,即便是再有野心的皇子,也没法跟太子争的。</p>
这也让宣嘉年间的朝局,格外的稳定。</p>
所以赵元槊早早就放弃了一些不该有的念想,因为他清楚。跟大哥赵元檀争夺储位,那就是跟皇帝作对。</p>
跟皇帝作对能有好下场?</p>
身为皇子,要说一点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但也仅仅就是想法。</p>
半个字都不敢说,半点事也不能做。</p>
该给的,做皇帝的,做父亲的自然会给。</p>
但不该是他的,最好不要想,想了别说出来。这就是赵元槊作为一个皇子的觉悟。</p>
而赵元檀对待一众兄弟,说不上有多亲近,但也不差。起码能让大臣们夸奖,“仁义孝悌,温和敦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