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一世骁雄 > 第二百三十章内忧外患

第二百三十章内忧外患

一大早,上京城南的永定门,扬州大都督、镇军大将军、武安侯傅津川打着仪仗入了城。</p>

街边上京城百姓们看到“武安侯”的仪仗,纷纷围观。毕竟扬州大都督和镇军大将军可能还有人不知道是谁,毕竟在上京人眼里,知道上京府尹是谁就行了。至于别的地方官,他能管得到上京?跟咱有啥关系。</p>

但这武安侯那可是咱上京城的“忠义三郎”,谁人不知啊?这不得呼朋唤友的出来看看傅三郎的威风?</p>

作为统兵一方的大都督,回到京城,第一站肯定是要入宫面圣的。至于兵部,一般来说拍个幕僚过去即可。</p>

昨夜在城外驿站留宿的之前,就已经有人进了城通报过,所以傅津川和赵元殊夫妻来到宫门的时候,田辅国这个陛下面前最为得用的大太监已经等候多时了。</p>

“见过殿下,见过侯爷。”</p>

赵元殊笑着点了点头,傅津川道:“田中官两年未见,却半点不见老,意气风发啊。”</p>

“侯爷说笑了,请。”</p>

这两年来,田辅国的确是有些春风得意。</p>

老对头李进忠因为出了差错,这几年先是被贬职,启用之后再不复之前那般风光,虽然捞到了跟太子出行的差事,但现在宫里田辅国那是水涨船高,成了陛下身边最得用的内侍,风头一时无两,自然是意气风发。</p>

“还没恭喜侯爷再建新功。”</p>

“田中官客气了。”</p>

田辅国一路上引着傅津川和赵元殊走在宫廊里,小心的陪着两人说着话,虽然是陛下面前的太监,但面对这两人他是丝毫不敢怠慢。</p>

其实从宫门去大明宫里的路,无论是傅津川还是赵元殊,都非常熟悉,闭着眼都走不丢。</p>

但陛下身前的最得用的大太监来引路,这浓浓的圣卷味道还是让人有些咂舌。</p>

来到大明宫,炼丹炉里的火已经停了,道君皇帝依旧是一袭道袍,头上扎着道髻,两鬓多了些银丝,整个人看起来面色红润,精气神十足。</p>

“臣扬州大都督傅津川,拜见陛下,恭请圣安。”</p>

“拜见叔父。”</p>

夫妻二人一起行礼,道君皇帝见状是笑逐颜开,“朕安,免礼免礼。兕子没怎么变样,三郎都开始蓄须了,不错,人看着稳重多了...你们是几时从扬州出发的?这一路走了多久?”</p>

兕子回道:“回叔父,从扬州走的时候还是三月下旬,走了差不多整一月,赶上桃花汛,运河其实比冬天好走些。”</p>

傅津川在一旁附和的点点头。</p>

“这江淮风光如何?”</p>

傅津川回到:“回陛下,江淮风景宜人,只是这气候潮湿,尤其这四月,最不好过,等五六月以后,天气比上京更为炎热。冬天是湿冷,反正臣是觉得看看还好,若是常居,还是上京。”</p>

“哈哈哈,给你派去一等一的富贵地方你还不喜欢。说起来朕还没去过江南,等以后时局安定了,朕也去扬州还有建邺看看江淮风光。”道君皇帝自从继承大位以来,最远是去关中祭祖。</p>

近十年更是连京畿道都没出过,甚至是上京城都很少出。</p>

上次出上京,还是宣嘉十八年的春猎。</p>

傅津川闻言道:“若陛下南巡,臣请为随行护卫。”</p>

“好,到时候少不了傅三郎你。”</p>

“淮南可还好?”</p>

“回陛下,淮南大体安定,自吴逆死于庐州之后,江北再无战事,去年寿州和庐州都没耽误春耕,归正军也还安稳,随时可以出战。”</p>

道君皇帝沉思了片刻后问道:“归正军可能用?”</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