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说要等等,可祢衡却等不及。</p>
“你告诉我,我自己去找!”</p>
祢衡就如同刚刚被放归到天地间的一只鹦鹉一样,正想着要好好飞翔,怎么可能会先去树杈上休息一会呢?</p>
何晏看祢衡也不是那种耐得住性子的人,便决定先给他找点事做。</p>
在七大基础学科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地球科学因为现在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都不怎么夯实,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唯有“逻辑学”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也是目前最重要,同时也最容易做出成果的基础学科。</p>
儒家有“君子六艺”,西方也有古希腊文明的“七艺”。</p>
所谓的“七艺”,即雅典智者学派的“三艺”——修辞学、文法和论辩术,加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四科”——算数、几何、音乐理论和天文学。</p>
这其中,论辩术和几何都需要极强的逻辑学,这也是逻辑学诞生前的最终土壤。</p>
祢衡以“辩才”出名,这个“辩才”可不单单指祢衡的嘴臭,更多的还是指其逻辑严谨。</p>
翻译翻译就是祢衡骂人都能骂的相当有水准,条理相当清晰。</p>
让这样的人去搞逻辑学,那真是姓郑的娶了姓何的——正合适。</p>
“既然你有此心,那我们一起讨论讨论?”</p>
“逻辑学”这玩意听起来抽象,那只是因为华夏先贤们并没有针对这一学科专门着书立作,而是将这门学科融入到了名辩逻辑。</p>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墨子研究出的“三表说”和荀子提出的“三惑说。”</p>
尤其是墨子的“三表说”,可以说是直接建立了华夏古代逻辑体系。其中闪烁着的“理性”思维比何晏这个新学创始人提出“理性”要提前六、七百年。</p>
只是可惜,秦汉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独尊儒术,华夏古代逻辑体系的发展直接受到政治、伦理思想的制约。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基本上一直处于认识论的范围,并没有单独的从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学科。</p>
最要命的是,华夏古代逻辑体系脱胎于“名辩”,对逻辑性质和语言属性在认识上存在着混合或混淆,十分容易带来语言上的歧义和逻辑上的混淆,这也是华夏古代逻辑学没有规范话的重要原因。</p>
想要脱离这个框架,那就必须借用工具。</p>
而在所有的工具中,最方便的无疑是“几何”。</p>
“几何”的本意是“土地测量”,翻译为汉语后也有“衡量大小”的意思,所以何晏让祢衡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p>
加之华夏先辈们早就为后世人留下礼物,“勾股定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p>
为了帮助祢衡更好的理解“逻辑”,阐释“逻辑”,何晏还为其开了一个巨大的挂——</p>
“知道什么叫坐标系吗?”</p>
何晏带着笑意看向祢衡的眼睛。</p>
而祢衡的双眼中早就燃起了火焰。</p>
这,便是对知识渴求的文明之火!</p>
————————</p>
————————</p>
把疯疯癫癫的祢衡送到何坞的一间宅院中后,何晏又赶回到司空府,和哄小孩一样哄着曹丕。</p>
“好了!出去玩!”</p>
“他居然敢骂我?”</p>
“那去女闾?”</p>
“他居然敢骂我?”</p>
“带你赚钱去?”</p>
“他……嗯?何晏你说要带我干啥去?”</p>
曹丕心眼着实小的可以,何晏劝了将近半个时辰,他才终于是回过神来。</p>
但回过神来后的曹丕更加气愤了。</p>
“从小到大,谁敢骂我?啊?他居然敢骂我?”</p>
听到曹丕的话,何晏一脸诡异的盯着曹丕。</p>
曹丕被何晏看的有些发毛,只得在前面加了一句:“除了爹,谁敢骂我?”</p>
“……”</p>
“还有我娘。”</p>
“……”</p>
“还有仁叔。”</p>
“……”</p>
“还有你和曹节……”</p>
这么一想,曹丕更伤心了。</p>
“行了,祢衡那嘴有多臭你是知道的,爹都被骂过,何况是你?”</p>
曹丕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何晏:“你也被祢衡骂了?”</p>
“那倒没有。”</p>
“……”</p>
曹丕背过身,一个人躲在墙角里疯狂画着圈圈。</p>
何晏看曹丕貌似是真的受到了心灵创伤,也是叹了口气:“走,我带你玩去。”</p>
“女闾?今天没心情?”</p>
何晏摇头:“不是女闾,是带你上天。”</p>
曹丕转过身来愣了几息,有些不确定的问道:“你刚才是在骂我?”</p>
“谁骂你了?”</p>
何晏将自己的两条袖子撸起绑好,一副要干大工程的模样:“是真的上天!”</p>
曹丕疑惑的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上天?”</p>
“嗯,上天。”</p>
过去踢了一脚曹丕的屁股,何晏厉声喝道:“起来干活!”</p>
曹丕懵懵懂懂的跟着何晏来到外面,与何晏一起做起了手工活。</p>
先是从何坞纺织厂中取来了一块巨大的细布,这细布足足有十丈多长,五丈多宽,足够做出几十件衣服。</p>
现在这块巨大的布匹就被何晏扔到了院子里,要是被那些清流看见,怎么也要弹劾何晏一个“浪费”的罪名。</p>
布匹铺开后,何晏又买来了几桶涂抹漆器的生漆,这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耐潮、耐高温,是绝佳的材料。</p>
“曹丕,将这些生漆都涂在布上。”</p>
何晏的命令让曹丕有些怀疑人生:“全都涂一遍?”</p>
“嗯,正反两面都要涂。”</p>
“何晏,我知道你现在很有钱,但是有钱不是这么玩的……”</p>
生漆的价格无比昂贵,曹丕也怕这么浪费之后曹操回来会发飙。</p>
“又不用你出钱!”</p>
曹丕这才转过弯来,兴奋的拿起一桶生漆就在细布上涂抹。</p>
反正花的是何晏的钱!自己心疼什么?</p>
“啦啦啦啦~”</p>
曹丕一想到每涂一下,何晏的好多五铢钱就将化为乌有,手中的刷子涂的更加用力,将细布每一处的生漆涂的又厚又重。</p>
何晏自己则是捣鼓起煤油点燃装置。</p>
没错,何晏说要带曹丕上天,用的东西其实就是孔明灯的放大版——热气球。</p>
热气球最难的就是球囊材料和动力燃料。</p>
前者便是何晏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曹丕用生漆涂满细布,能撑多久撑多久。</p>
动力燃料倒好说,两汉时候煤油在贵族阶层已经普及,哪怕价格还是有些昂贵,但对现在的何晏来说,贵算个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