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是郭嘉之谋,也是对何晏的“好高骛远”感到有些离谱。</p>
何晏不以为然:“秒才叔和张文远都是当世名将,如今又无袁绍的压力,取个昌豨还不是手到擒来?”</p>
“你咋这么自信?”</p>
郭嘉朝着何晏说起了昌豨的战绩:“去年司空曾经派刘岱、王忠领兵讨伐昌豨,结果都被昌豨给击败,让司空不得已只能亲自领兵前去。这样的人岂能轻易小视?”</p>
何晏也是据理力争:“不是我小瞧昌豨,而是奉孝小瞧张文远了。”</p>
“而且奉孝你方才也说了,昌豨去年才反叛,今年又叛……若是不好好处理此人,这东海郡以后还是不要想着安生了。”</p>
要是何晏没记错的话,这次张辽逼降昌豨后,昌豨在几年后又叛了……</p>
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过“曹操五攻昌豨不下,四越巢湖不成”。</p>
不是曹操菜,单纯是因为昌豨这玩意实在太恶心。</p>
郭嘉没有继续和何晏扛张辽能不能打过昌豨,转头也是帮着何晏分析起该怎么处置昌豨。</p>
“昌豨?有趣……”</p>
郭嘉此时突然意识到这貌似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p>
“若是杀了吧……昌豨以前毕竟是泰山寇,和臧霸等人都有些交情,若是杀了他难免让臧霸有兔死狐悲的触感,从而离间了司空与臧霸的关系。”</p>
“若是放了吧……那还真如慎侯所言,这东海郡以后恐怕不得安生了!”</p>
东海郡联通青徐,这么重要的位置放上昌豨这颗跳腾的棋子,那无疑是自找苦吃。</p>
“慎侯有什么好办法没有?”</p>
何晏挠着头:“我要是知道我刚才就说了!”</p>
郭嘉仔细思量后突然一拍大腿:“要不让臧霸和夏侯渊将军一起出兵?然后许诺臧霸等攻破昌豨后将东海郡交给他治理?”</p>
反正徐州除了广陵郡基本都在徐州士人手中,东海郡由谁掌管对于曹操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p>
将东海郡交给臧霸管理,自然可以消除杀掉昌豨的隔阂,甚至让臧霸更加忠心曹操。</p>
“此计不错。”</p>
何晏对徐州那一块不太熟悉,听闻郭嘉这么建议,也是安下心来。</p>
一个昌豨,说大也大,说小也不小,但是老留着他在徐州祸祸一方百姓总归是看着难受。</p>
用完膳后,众人又将剩余的政务处理完后,这才依次告退。</p>
唯有何晏被曹操留在司空府中,这让何晏有些诧异。</p>
“怎么?留你吃顿饭都不行?”</p>
曹操看到何晏眼中的神色变的有些不满:“岁数大了难道就不着家了?回来这么久也没见你在这司空府里好好待上几天的!”</p>
何晏变的尴尬起来。</p>
不是他不想留。</p>
他是怕曹丕和曹节这次真的和他拼命……</p>
“孩儿今晚就留下吃饭!一定!”</p>
见何晏还算乖巧,曹操这才傲娇的冷哼一声:“这次我要吃炸物!”</p>
“孩儿亲自给父亲做!”</p>
“这才像话!”</p>
见安抚了曹操,何晏正要告退的时候却被曹操又拽了回来:“怎么?连在为父身边多待一会都不愿意?”</p>
何晏:???</p>
不是你让我去做菜的吗???</p>
看到何晏手足无措的样子,曹操这才开心的笑起来:“过来!”</p>
何晏立刻手脚麻利的来到曹老板身边:“爹你说。”</p>
“我马上又要出征,这次应该没什么大的战事,你在家中把你娘还有府中其他人照顾好!别老想着往吴侯夫人那跑!”</p>
何晏瞪大眼睛:“父亲怎么知道?”</p>
“呵呵~~”</p>
曹操虽然好人妻,但也没必要与何晏争,只是嘱咐何晏:“吴侯身份特殊,身边还带着孙策遗腹子,其中尺度你自己把握。”</p>
</p>
“父亲放心!孩儿没什么尺度!”</p>
“……”</p>
提点了一番何晏后,曹操才与何晏说起正事。</p>
“你可清楚我为何要任你为许昌令?”</p>
“爹有看不顺眼的人,想让孩儿去弄死他?”</p>
“差不多,但是没让你弄死人家。”</p>
曹操对何晏一点就通的本事十分满意。</p>
“自上次春耕大会后,孔融等人就一直抓着杨彪和新学不放。这新学好歹是你搞出来的,自己的屁股自己擦,不要麻烦别人。”</p>
之前因为日蚀一事新学彻底扬名,但同时孔融这样的守旧派经文世家也与新学彻底结成死仇。</p>
好在有曹操在许昌压着,孔融那帮人翻不了天。</p>
但如今曹操既然要出征,自然就要留下一个人帮他盯死孔融。</p>
许昌令这个位置十分特殊,位低权重,有何晏坐在这个位置上曹操就算领兵离去也能放心。</p>
“还有就是……”</p>
曹操捋着胡须:“为父也想用封你为许昌令的赏赐试试一些人的态度。”</p>
何晏一个武将突然升为许昌令其实是不符合汉律的。</p>
嗯,别看何晏还有一个“从事中郎”的官职,但他依旧是个武将。</p>
甚至哪怕何晏是慎侯,这依然不符合汉律。</p>
毕竟何晏不是察举制出身,没有“孝廉”或者“茂才”的身份,算不得“清流”正常出仕的门路。</p>
将何晏提拔为“许昌令”,其实也是曹操对于世家的一次试探。</p>
一次想要对人才擢升政策改革的试探。</p>
“孩儿明白了!”</p>
何晏知道曹操又开始做“周公大梦”了。</p>
所谓“周公大梦”,就是改变现在腐朽的规则,重新制定符合当世的秩序。</p>
问题是……曹老板好像有点跑错方向了。</p>
在民智尚未开化前,就企图借用寒门的力量来压制士族的行为无疑是以卵击石。</p>
只凭借一两个寒门就想锤死人家世家几百上千年的积累,何晏只想问一句凭什么?</p>
真正稳妥的方法,还是用数量战胜质量,然后温水煮青蛙。要么拉低士族与寒门的距离,要么直接缩小士族群体的规模,避免他们占据太多的资源。</p>
于是何晏建议道:“反正都是试探,不如等孩儿上任许昌令后修筑几间庠序?”</p>
曹操来了兴趣:“玉郎仔细说说。”</p>
“世家的底蕴无疑是要远胜于寒门的,父亲不可能为了支持寒门而支持寒门。”</p>
目前而言,世家出身的士子几乎是全方面碾压寒门子弟的。</p>
就算曹操想支持寒门,那也不能把一个酒囊饭袋支棱出来吧?不说一出道就是卧龙凤雏,最起码也是能治理一县一郡的百里之才。</p>
等到这样的“百里之才”足够多的时候,再贯彻“县包围郡”、“郡包围州”、“州包围中央”的方针,寒门才能支棱起来。</p>
支棱起来后,这些寒门就可以团结起来锤死旧世家,自己成为新世家……</p>
真正想要改变这个局面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令物质资源无限的多,令个人道德无限的高。</p>
而迄今为止,除了新学,何晏暂时还找不到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旗帜。</p>
“教育。”</p>
何晏最后只是吐出了这两个字。</p>
“父亲要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真正的教育,这才能让‘寒门’彻底战胜‘世家’。”</p>
“不然的话,‘寒门’走的再高也终究是无水之萍,成不了大事。”</p>
曹操古怪的瞅着何晏:“玉郎今日怎么不一样了?”</p>
“有吗?”</p>
何晏摸摸自己的脸:“可能是孩儿又变帅了?”</p>
曹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