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春闱意气发第二百八十九章十六字令【更吗?】众人听到探春的话,顿时恍然。 这才都将目光转向李纹、李绮。 两人都是第一次参与开设,闻言都有些害羞。 李纹欲言又止。 李绮想了想,便道: “我们姐妹并不精擅此道,不如算了吧。” 宝钗和她们常在一起,陪李孟氏、李婶等长辈说话。 此时见两人还有些放不开,便笑道: “姐妹们也都是写着玩的,大家一起热闹一下才是真的,只是此前我们都有了别号,若你们没有叫起来多无趣?” 抱着孩子的尤二姐,此时也附和道: “你们不用拘于会不会,你们也知道的,我们姐妹大字不识几个,也跟着取了呢。” 换源app】 李纹、李绮相视一眼,刚要说话。 李纨作为长姐,觉得有义务帮她们取个好的。 她仔细想了好一会儿了,这时就道: “纹儿、绮儿都是客居这边,不如叫北山新客和北山外史。” 地名加身份最是简单,而且也还算恰当。 “不好不好!” 可惜,没等李纹、李绮说什么。 众人就纷纷摇头。 探春正站着,便第一个出言,道: “外史、旧友、还有客字,咱们都有人用了,还是换个别样的吧。” 香雪外史是宝琴,北山旧友是湘云,蕉下客是探春。 适合外人的,确实都有人占了。 李纨一听,顿时有些头疼。 这时黛玉便出了个主意,道: “既然是稻香老农的妹妹,不如用渔、樵、翁的字样,樵已经有了,正好有渔、翁两个。” 显然,她也不想与人相同。 黛玉的诗号是竹影樵君, 此时开口,听着像是出主意。 实则却把她的“樵”顺手给摘出来了。 宝钗好笑的看了她一眼,同时接口道: “今日芍药盛开,桃花凋落,不如一个芍药花翁,一个桃花渔人,应了此景如何?” 她这是顺着黛玉的话说,免得有人揭破黛玉的小心思。 知道黛玉脸皮薄,难免会尴尬。 宝钗就随口帮她遮掩过去。 “这个倒是不错!” “应景!” “此号当饮一杯!” 她这个主人一开口,众人倒是给面子的纷纷点头附和。 湘云还趁机举杯。 可惜刚刚众人微醺,才缓过来。 自是无人理会。 只惜春举着果汁应和一下,也不说话。 她只好一撇嘴,啜了一口手中的酸汤。 “以此时景色入别号,倒也得体。” 李纨也觉得宝钗取的不错,跟着点了点头。 又看向两个妹妹,问道: “你们觉得呢?” 李纹、李绮这对姐妹,虽然读书不少。 却对诗词兴趣一般。 但今日难得和姐妹们一起玩闹,自然是不想扫兴。 因此听到要给她们取别号,姐妹俩早也商量了几句。 此时听李纨一问,李纹便先道: “虽不应景,但我不喜芍药,而独爱菊花,便做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篱菊翁吧。” 这个别号一听,就知她喜陶渊明。 引用起来,倒也别具一格。 李绮见状也浅浅一笑,道: “桃花倒是不错,只是今日毕竟凋零,我便想着也随姐姐,她做秋菊,我便以月为号,用个月下渔者吧。” 秋菊、秋月都可入诗,取这个号倒也别致。 眼见两人自己定下,别人也不好再说。 尤其是探春、湘云这样最活跃的,却和李家姐妹还不熟。 因此也不好多嘴提些意见。 倒是李纨怕二人勉强,又笑着道: “既然都自己想了,那你们也不必拘于翁、渔,按自己喜欢的就好。” 她怕两个妹妹被这群小姑的话给干扰到。 尤其是渔、翁二字,就是刚刚黛玉给的限制。 因此李纨才特地点了一句。 姐妹俩自然明白长姐的意思,闻言便相视一笑。 随后,李纹先含笑道: “东篱菊翁就很好了。” 李绮见此,也跟着点头,道: “我也不必改了。” 东篱菊翁和月下渔者,就这么定下了。 冬藏社又有了三个新成员。 接下来,就是出题限韵。 大家好开始吟诗作赋了。 李纨自拘年岁,又身为社长。 自然还是当仁不让,先道: “此为北山,咱们不少人也都以此得号,不如今日就以山为题吧。” 她先前要给两个妹妹以北山为号,却被大家否定。 此时又拿出北山,给大家出题。 也不知是不是有些执念。 好在,这次没人提出异议。 知道今日有开社,宝钗早做了周全准备。 此时迎春走到早备好的十来本《唐诗》、《宋词》中,抽出一本,随手一揭。 “十六字令?” 这首竟是一阙宋词,十六字令就是词牌名。 迎春见自己抽到这个,举起像大家展示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