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被欺负,冯一博的确有点上头了。</p>
但他这么做,却不仅仅是因为上头。</p>
这事其实并不用搞得这么激烈。</p>
以他外人的身份,只捅开一点,就算解决了。</p>
毕竟贾府也是要面皮的。</p>
他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重要原因。</p>
就是李守中的增值立场问题。</p>
当初李守中就是被贾家这个姻亲牵累,才会卡在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上十几年。</p>
如今虽然立场鲜明的上了奏折,但行动上并没有做绝。</p>
不仅如此,还写信让贾政照顾冯一博。</p>
为此冯一博还提醒过他。</p>
但李守中是个端方君子。</p>
如何会为这事与贾家断绝往来?</p>
哪怕只是表面上的。</p>
这次冯一博来贾府,是代表李守中的。</p>
而他得罪了贾母的事,定然瞒不过有心人。</p>
这是在为李守中铺平一点回京的路。</p>
至于得罪贾家的后果。</p>
说实在的,贾家的门第对付普通人可以碾压。</p>
但对上清流文官,就未免底气不足。</p>
别看冯一博只是个举人。</p>
但别忘了,他是来参加春闱的。</p>
眼看即将放榜,这时候要是出点事,很容易被放大无数倍,瞬间成为舆论中心。</p>
没人会傻到触这个霉头。</p>
除非贾母豁出脸去,就把事闹大。</p>
但事情的根本,其实就不是悖逆长辈。</p>
而在于贾府不守“礼”。</p>
读书重在知“礼”,这是读书人的共识。</p>
若是这种事闹大,简直是在为冯一博扬名。</p>
一个不惧权贵,为“礼”坚守的读书人。</p>
用现在话说,简直就是时代楷模。</p>
闹大的结果,贾府绝对无法承受。</p>
所以冯一博才会有恃无恐,但也一直死守“礼”字。</p>
出了贾母的院,他悠然按照原路返回。</p>
穿过夹道后又到了南大厅外。</p>
“政公可还在?”</p>
见大厅外有个童儿,冯一博上前询问。</p>
“老爷办事才刚回来,您是哪位,可有提前通传?”</p>
冯一博闻言就是一笑,道:“麻烦帮我通传一下,就说冯一博来拜别政公。”</p>
贾政听闻是冯一博,也没多想就让他进来。</p>
“政公,晚辈要走了,特来告辞。”</p>
“嗯,一博这段时间应该都在都城,可要常来常往。”</p>
贾政一句正常的寒暄,却得到一个让他一愣的答桉。</p>
“恐怕不能了。”</p>
冯一博面带愧色,道:</p>
“还未向政公道歉,刚刚在后院,一博有些言语不当,惹得老太君不快,还望政公海涵。”</p>
贾政闻言皱眉,同时也很疑惑,道:</p>
“哦?母亲向来宽宏待人……”</p>
冯一博立刻避重就轻道:</p>
“好叫政公知道,令公子忽然发脾气摔了脖子上的玉,把林姑娘吓晕,在下忍不住就说了几句,没想到就引起老太君的反感了。”</p>
“这个孽畜,稍后我定要要他好看!”</p>
贾政怒气冲冲的,似乎要揍宝玉。</p>
冯一博更加惭愧了。</p>
他拱着手,别过头,口中道:“实在是晚辈的错,虽老太君有些事于礼不合,也不是我这个晚辈能够置喙的。”</p>
“于礼不合?”</p>
贾政刚要追问。</p>
冯一博就摆摆手,道:“具体的我就不说了,您问婶婶就知道了。”</p>
“晚辈告辞。”</p>
说完似乎没脸见人,拱了拱手就走了。</p>
只留下一脸懵的贾政。</p>
似乎想起什么,他怒气冲冲的朝后院去了。</p>
片刻后,后宅鸡飞狗跳。</p>
“老爷?你为什么打我啊?”</p>
“你这个孽畜还有脸问?”</p>
…………</p>
贾母院的厢房里。</p>
屋里只有雪雁一人伺候着,紫娟已经被打发出去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