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一散,贾政就急匆匆的回了府中。</p>
一下车就穿门过户,直奔后宅去了。</p>
一进贾母院,正见老太太和孩子们在院里乘凉。</p>
摆了桌凳,抹着骨牌。</p>
“见过母亲!”</p>
贾政上前见礼。</p>
“见过老爷!”“见过姨父!”“见过舅舅!”</p>
宝玉、三春、宝钗、黛玉见他来了,纷纷放下骨牌起身施礼。</p>
鸳鸯连忙拿个绣墩过来,让贾政也坐下。</p>
贾母把手里的牌递给鸳鸯,打量着贾政。</p>
疑惑道:“朝会上又出了什么事吗?你连朝服都没换,就急三火四来了这边。”</p>
</p>
贾政先犹豫了一下。</p>
想到也不是什么坏事,让孩子们听了也无妨。</p>
便笑了笑,道:“是一博的事。”</p>
这话一出,满桌人都好奇的看向贾政。</p>
尤其是宝钗和黛玉,闻言死死捏着刚拿起的骨牌。</p>
头都低着,耳朵却都竖了起来。</p>
贾母一听是冯一博,顿时皱眉道:</p>
“他又闯了什么祸?”</p>
这就是她的第一印象。</p>
一听冯一博三个字,就觉得准没什么好事。</p>
却见贾政摇了摇头,笑吟吟的道:</p>
“不是闯祸,而是升官了!”</p>
“哦?”</p>
贾母顿时惊讶。</p>
宝玉却撇了撇嘴,小声都囔道:“还真是个禄蠹。”</p>
被旁边的黛玉瞪了一眼,讪讪的赔了笑脸。</p>
“一博今日在朝会上,因做了一首诗,就官升两级。”</p>
贾政没有卖关子,直接把事情讲了。</p>
“如今已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还领了钦差巡江南倭寇及练兵事。”</p>
“你呀!呵呵!这世上哪有作诗升官的?”</p>
贾母闻言顿时被逗笑了,点着贾政道:</p>
“虽我老婆子不懂朝堂的事,但也知道这是领了钦差,代天子出巡才升的官。”</p>
“母亲说的是!”</p>
贾政自然是故意哄母亲开心。</p>
顺着说了句,又道:</p>
“不过一博当时做完诗,整个太极殿上鸦雀无声,全都被他的诗才惊艳。”</p>
“就连圣上都是连声叫好!”</p>
贾母这次倒是真的有些惊讶,好奇问道:</p>
“哦?他做的什么诗?”</p>
“这首诗格局极大,若他此去能有所作为,足以千古传颂!”</p>
贾政先捧了两句,又起身道:“您听好了!”</p>
他学着冯一博的样子,摆好了姿势。</p>
又清了清嗓子,才昂首吟诵道:</p>
“都中暂高枕,忧心在东瀛。”</p>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p>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p>
“封侯非我意,唯愿海波平!”</p>
在场的一众姑娘,都被最后一句的气魄和格局所慑。</p>
一时间整个院子里鸦雀无声,一如之前在太极殿中。</p>
只有宝玉小声滴咕道:“这诗开头的第一句,格律就有些问题。”</p>
众人正品味其中意境,这一声滴咕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p>
“你懂什么诗?”</p>
黛玉就在他旁边,闻言自是不忿。</p>
她冷声道:“这明显是临时所作,格律有差才正常,又不是科举考试,需要严苛遵循格律。”</p>
宝玉闻言不服,一扬下巴道:</p>
“那还有最后一句,虽豪迈外显,但‘唯’字用的也不对!”</p>
“嗯……”</p>
说着他起身斟酌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p>
“应该用‘但’字才好,否则格律有差!”</p>
“最后一句,用‘唯’字才最好不过!”</p>
黛玉见他还斟酌上用字了,更是不满了。</p>
“‘但’字虽格律对了,可放在全诗就是错的!那股子豪迈豁达的气势也少了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