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冯一博和薛蟠都起了。</p>
贾琏却还没醒。</p>
两人也不等他,就到薛母这边请安。</p>
这次南下扬州,冯一博没带尤氏姐妹。</p>
只带了个香菱跟着伺候。</p>
毕竟岳父病重,他带两个小妾过去,也不是那么回事。</p>
薛蟠本是浮萍心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p>
早把香菱忘在脑后,见了也只觉眼熟。</p>
并未往那次两人冲突上想。</p>
说来,他之前第一次见到黛玉,也有一瞬间整个人都酥了。</p>
那种气质是他不曾见过的。</p>
虽然他学文不成,但薛家骨子里还是有文人的基因。</p>
到底喜欢脱俗的。</p>
当初他一眼相中香菱,大抵也是如此。</p>
只可惜空有眼光,却没运气。</p>
次次都被冯一博捷足先登。</p>
他见到黛玉的时候,就是在黛玉和冯一博定亲之后了。</p>
薛蟠虽然有些呆愣劲儿,但也不是真的傻。</p>
自然知道什么样的该惦记,什么样不该惦记。</p>
冯一博原以为,黛玉和宝钗知他过来,可能会害羞回避。</p>
就带了香菱一起,到时候也能代他去探望一二。</p>
没想到,他和薛蟠一上船,薛母直接就留两人一起用饭。</p>
还把宝钗和黛玉也都叫了过来。</p>
有薛母这个长辈,还有薛蟠这个长兄在。</p>
宝钗倒也不必刻意回避什么,黛玉自然也是一样。</p>
何况三人也都定亲,早晚也要有接触的机会。</p>
用罢了早饭,船已经启动。</p>
几人就聊起了家常。</p>
薛姨妈知道宝钗和黛玉,对冯一博的过往好奇的很。</p>
便由她这个长辈先打开话题,问道:</p>
“一博小小年纪,就中了探花,必定吃了不少苦吧?”</p>
“回伯母的话,苦是肯定有的。”</p>
冯一博面带微笑,却话锋一转,道:</p>
“但我从小就知道,读书苦一阵子,不读书就要苦一辈子。”</p>
他先把基调定下,才又解释道:</p>
“冯家只是普通乡宦,我若不读书,就只靠家里的几亩薄田度日,怕一辈子连金陵都出不得。”</p>
</p>
这话一出,对面三女都是频频点头。</p>
就连薛蟠都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p>
就在薛姨妈有些奇怪儿子是不是开窍了。</p>
却听薛蟠一边点头,一边说道:</p>
“确实如此,家里不行才只能读书,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读书更好,可不读也行。”</p>
似是难得说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p>
薛蟠一脸自得的一指自己,又道:</p>
“就算只识几字,不也一样能活得自在?”</p>
差点以为他长进了呢!</p>
薛姨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p>
宝钗和黛玉也是强忍笑意。</p>
“文龙兄此言差矣。”</p>
这货的阅读理解能力,多少有些点偏了。</p>
全往利于自己的方向理解。</p>
冯一博微微摇头,笑着反驳道:</p>
“对于我这样的乡宦人家,读书是敲门砖,是一展抱负的唯一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进身之阶。”</p>
“对于薛家这样的名宦世家,读书是试金石,也是你和人走动时,能听懂大家说话的基本素养。”</p>
黛玉闻言眼睛一亮,小声对身边宝钗道:</p>
“这话虽说得浅显,但其意思却深。”</p>
宝钗含笑点头,也小声回道:</p>
“冯家哥哥这是怕我哥听不懂,才说的如此浅白。”</p>
两女说完,相视一笑。</p>
这时薛蟠却不乐意了,皱眉道:</p>
“我虽没什么学问,却也一样走动。”</p>
“也没见哪家老亲还会之乎者也的拽文啊?”</p>
薛宝钗不想哥哥再丢丑,接口道:</p>
“老亲自会对咱们包容,愿意让你听懂,你自然能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