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

第一百九十五章 景顺帝爽翻,黑龙王草莽

冯一博在回来之前……</p>

不!</p>

准确的说,是在决定去流求的时候开始,一直到觐见之前。</p>

他早已把整件事情推衍了无数遍!</p>

现在的情形,完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p>

没有丝毫出乎他的意料。</p>

甚至,还比他预想的要顺利太多。</p>

临敬殿中,景顺帝和张松越二人,对他所说的话。</p>

完全没有任何质疑。</p>

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还需要他自己一点一点的。</p>

引导着才能讲述出来。</p>

就比如他现在说的,就是在为自己铺垫功劳。</p>

不然仅仅是招抚,虽然功劳不小,但却不算大功。</p>

而他费尽心力,献土归附。</p>

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黑龙王那边的封赏。</p>

毕竟,他还是要在都中生活。</p>

所以这边的功劳,自然是越大越好。</p>

至少,也要让景顺帝和内阁明白。</p>

这件事若非是他去,定然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p>

此时,冯一博口吐惊人之语。</p>

景顺帝竟也没有责备,只是沉吟着顺势问道:</p>

“这是为何?”</p>

身居皇位十年,景顺帝城府早就锻炼出来。</p>

即使冯一博的说辞惊人,却不会动摇分毫。</p>

至少没问清楚之前,景顺帝不会轻易表态。</p>

张松越更是老神在在,好似没有听到。</p>

即使心中疑惑,也不曾显在面上露一丝。</p>

“自然是为了法统!”</p>

冯一博听闻,当即面带微笑。</p>

说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理由。</p>

“法统?”</p>

这边景顺帝轻声重复一边,心中还是不解。</p>

另一边,张松越却是心中恍然。</p>

虽依旧不漏声色,却自觉看穿了一切。</p>

当然,他顶多只是明白了冯一博的话中之意。</p>

对于冯一博和黑龙王“两位一体”的事,毫无察觉。</p>

毕竟,远隔重洋,来往又不多。</p>

别说是他,整个大魏知道这事的人也不多。</p>

除了泉州卫隐约有人猜测,都中绝对无人知晓。</p>

“不错!”</p>

冯一博点点头,见景顺帝没明白,就笑着问道:</p>

“若是这黑龙王不曾建国,那他本就是我大魏之民,归附从何谈起?”</p>

这话一出,景顺帝已经有些眉目。</p>

只是犹如雾里看花,还没那么真切。</p>

于是口中又犹豫道:“你是说……”</p>

冯一博自然要解释清楚,闻言立刻接过话茬,继续道:</p>

“只有让黑龙王先建国,再以东海国的名义归附,才不会让大魏落下一个,觊觎海外藩属的名声啊!”</p>

这下,景顺帝顿时如题灌顶,难得露出一丝惊艳之色。</p>

“这……”</p>

他正在心中盘算此事之利,生怕自己还有什么遗漏。</p>

冯一博却一躬身,拜道:</p>

“臣有罪,请圣上治罪!”</p>

他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完了,此事自然不是真的请罪。</p>

说是请功还差不多!</p>

“臣请圣上务必接受东海国归附,至于骂名……”</p>

说到此处,冯一博再次一脸大义凛然,一字一句的道:</p>

“由臣来担!”</p>

这就是表忠心了。</p>

如此大功,哪来什么骂名。</p>

即使有一点,也完全无法和献土归附的功劳相比。</p>

“冯爱卿,你……”</p>

景顺帝一时被这一番说辞所感,夸奖差点脱口而出。</p>

他只以为整件事虽有不妥,却也都是冯一博的拳拳之心。</p>

都是一心为国的筹划。</p>

不过,毕竟是一代帝王。</p>

话到嘴边,景顺帝还是习惯性的谨慎了一下。</p>

但沉吟片刻,终究还是认可了冯一博的一番苦心。</p>

毕竟这事对大魏有好处。</p>

当即,景顺帝也不再犹豫,难得露出一丝笑容,赞了一句:</p>

“冯爱卿果真是大魏的栋梁之材,予如何会治你的罪啊?”</p>

冯一博的一番操作,在他看来确实是为了大魏。</p>

可以免除后续名声上的麻烦。</p>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中原王朝最重名声。</p>

若是黑龙王没有建国,直接献土。</p>

那传扬出去,就成了大魏之民在海外灭国献土。</p>

难免有以大欺小,觊觎藩属的嫌疑。</p>

你说不是大魏派的,可那时候谁信啊?</p>

到那时,大魏难免因为失去大义名份。</p>

而陷于舆论中的被动角色。</p>

但现在,有冯一博的操作之后。</p>

就完全不一样了!</p>

别看只是多了一步建国。</p>

可加上了一层东海国,立刻就把大魏撇清了!</p>

就像冯一博所说,事关法统。</p>

有了东海国这个法统,献土之事就变成了两国之间的事。</p>

而不是大魏内部的事了!</p>

景顺帝正是想通了这一层,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p>

可他再看张松越,却发现对方依旧老神在在。</p>

好似早就想到了这些。</p>

不愧是老师啊!</p>

听闻景顺帝夸奖,冯一博立刻再表忠心。</p>

“圣上过誉,臣唯一心为国尔!”</p>

不管是不是冯一博的操作,献土归附都是事实。</p>

景顺帝此时颇有志得意满之感。</p>

听到冯一博表忠心,难得喜形于色,道:</p>

“冯爱卿一心为国,屡立奇功,真是予的唐俭啊!”</p>

世人都知道大唐有个王玄策,相传有“一人灭一国”的壮举。</p>

却不知道,大唐最厉害的外交官乃是唐俭。</p>

这个唐俭是初唐时的名臣之一,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p>

官至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遂州都督。</p>

还封了莒国公。</p>

他最出名的外交事迹,就是说降突厥。</p>

并配合李靖生擒了颉利可汗。</p>

可惜的是,他最后的结果并不太好。</p>

相传因为怠于政事,最后坐罪贬官。</p>

景顺帝以此唐俭类比,表面上是夸赞冯一博功绩堪比劝降突厥。</p>

内里却也不乏敲打他莫要从此怠政之意。</p>

最后,还有一重隐藏更深的意思。</p>

那就是景顺帝在暗暗自比唐太宗。</p>

李世民就是景顺帝在私下里,最为推崇的帝王。</p>

其原因自不必说。</p>

毕竟都是爹还在的时候,就登极的人。</p>

景顺帝常常以此安慰自己。</p>

冯一博到底是探花及第,不敢说博古通今,但史书还是都看过的。</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