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没什么特色,才只能明写。</p>
迎春在那里患得患失,不提。</p>
湘云听到李纨训斥,顿时一脸后怕,有些怯懦道:</p>
“珠大嫂子,我……我不是那个意思……”</p>
“好了好了!”</p>
李纨见众人噤若寒蝉,知道自己刚刚语气有些重了。</p>
于是她摆了摆手,又安抚道:</p>
“以后莫要断章取义,一博这阙词虽好,却也浅白易懂,没那么多深意。”</p>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p>
只是经过此事,诸人兴致以尽。</p>
各自用了些酒果之后,李纨便宣布道:</p>
“今日一社到此结束,各回各家之后,也莫要胡诌!”</p>
众人再连忙应是。</p>
湘云也跟着用力点头,同时暗暗松了口气。</p>
至此,冬藏社的第一次活动结束。</p>
整体还算圆满。</p>
众人约好初二再聚,李纨便打发了人去前面通报。</p>
听闻后面结束,贾琏、薛蟠这边也已经差不多。</p>
当下让人备车,贾府一众女卷回府。</p>
冯一博也备车送黛玉回去。</p>
到了林府,往后院的路上,黛玉小心翼翼道:</p>
“冯大哥,你那《咏梅》可是有些深意?”</p>
这话问的冯一博一愣。</p>
他只是借着酒意,随手挥就。</p>
当然,是抄了他心中伟大偶像的词。</p>
这首词,虽与其他咏梅词不一样。</p>
不提忍苦耐寒,只说乐观向上。</p>
但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皇图霸业的气象啊?</p>
至少不是《沁园春·雪》那样霸气外露。</p>
但他在心中再一琢磨,却也想到了四春。</p>
尤其是还有迎春二字。</p>
冯一博微微有些恍然,心中顿觉自己有些唐突了。</p>
但此时黛玉既然问起,他面上不动声色,笑着回道:</p>
“并无别意,只是说起《咏梅》就想到了放翁的那首咏梅,遂用了同调同题,但反其义而作。”</p>
黛玉听了,当下便放下心来,还赞道:</p>
“果然如此,我就说这词一反咏梅词的常态,少了寒苦,立意向上。”</p>
见黛玉一脸兴奋之色,冯一博便含笑又道:</p>
“我虽自幼寒窗苦读,却主要是为了举业,其实对诗词并不擅长,因此只能借前人的诗词修改润色罢了。”</p>
他说的倒是有一半实话。</p>
这一半就是,他真的不擅诗词。</p>
以他的才学,若是做个应贴诗肯定没问题。</p>
但论风花雪月,就要差了不止一筹。</p>
别说做出这样的词,就算是黛玉偶有惊艳词句,也能轻松压他一头。</p>
至于另一半假话,自然就是作了文抄公。</p>
而并非只是借前人的诗词修改润色那么简单。</p>
黛玉闻言,也只当他在谦虚,眼中都是欣赏的道:</p>
“冯大哥莫要太过谦虚,你这《咏梅》我觉得不逊放翁原词呢。”</p>
在她看来,能写出这样的词,不说超过词最鼎盛的宋代。</p>
至少盖压当世没有问题!</p>
冯一博连连摆手,再次解释道:</p>
“不过运气罢了,当时喝了点酒,可能也助了些兴,算是偶得。”</p>
他知道,黛玉最喜诗词。</p>
若是现在就把期待拔得太高,将来可就没法应对了。</p>
冯一博前世所知的诗词,能抄可不多了。</p>
毕竟大多诗词都出自唐宋大家的手,而这个世界的历史又不是没有唐宋。</p>
想拿李白、苏仙哄弄都不行。</p>
算来算去,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伟大偶像和纳兰词。</p>
再加上零星一些别人所做。</p>
但伟大偶像的诗词,很多霸气外显。</p>
若是他抄了,很容易被人诟病。</p>
纳兰词他更只记得两三阙,而且记得不全不说,还多是闺怨词。</p>
除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代一双人”之类。</p>
其他只有一鳞半爪。</p>
都不适合他人生经历的词。</p>
黛玉哪知他的深浅,只觉自己的夫君天下无双。</p>
文能科举中探花,武能建功封勋位。</p>
文武双全不说,更是才华横溢。</p>
溢到能写出不逊放翁的词来。</p>
一时不由心中满满都是自豪。</p>
正在冯一博和林姑姑打过招呼,要走的时候。</p>
黛玉忽地又想起一事,连忙追了出去,道:</p>
“冯大哥,且慢。”</p>
冯一博有些疑惑,但停住脚步温和一笑。</p>
黛玉松了口气,腼腆一笑,道:</p>
“今日起社,我们都起了别号,不如冯大哥也起一个吧。”</p>
宝钗说要晚上问,这话一直横亘在黛玉心里。</p>
此时忍不住先一步提了出来。</p>
冯一博那知她这样的小心机,沉吟了一下,就笑着道:</p>
“你们的别号我都听了,各个风流雅致,我一时倒也想不出什么好的。”</p>
他本来欲扬先抑,正要说一个。</p>
可黛玉闻言,自然不能放过。</p>
她跃跃欲试的道:</p>
“不如我送冯大哥一个。”</p>
冯一博心中其实有几个候选,但也想听听黛玉的意见,便道:</p>
“不妨说来听听。”</p>
“咯咯咯!”</p>
黛玉还没说就笑出了声,又连忙忍住,道:</p>
“冯府在城北的北山根,那里原本叫渣子坡,不如冯大哥就叫……咯咯咯!”</p>
冯一博有些莫名其妙,不知她再笑什么。</p>
这时就听黛玉止住笑声道:</p>
“不如就叫‘渣子坡主’如何?咯咯咯”</p>
她是想到了湘云的“渣子坡居士”,笑得不能自抑。</p>
冯一博摸了摸鼻子,点头道:</p>
“好,就叫‘北坡散人’!”</p>
“额?”</p>
黛玉的笑容一下被憋住,只留一脸的错愕。</p>
她不是没有好的,只是先来个玩笑。</p>
冯一博却自顾自的道:</p>
“正好我现在挂冠归隐,这个‘散人’最是恰当。”</p>
散人指的,或是平庸无用的人,或是不为世用的人,或是闲散自在的人。</p>
显然冯一博指的,是自己不为世用。</p>
“诗云:深惭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p>
黛玉缓过气来,轻吟一句。</p>
这是借用了司马光的诗。</p>
意思是,头发白了还贪恋官场,而不敢去山中隐居,做个自在之人。</p>
“冯大哥挂冠而去,显然向了青山。”</p>
显然,黛玉是在说冯一博有这个勇气,并非贪恋官场之人。</p>
冯一博闻言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应。</p>
因为他还要回到朝中做官,怕是当不得这个评价。</p>
“多谢林妹妹赐号,为兄告辞喽!”</p>
冯一博当下再次拱手,告辞离开。</p>
黛玉看着他的背影,有些不舍。</p>
忽地又露出个调皮的笑容,在后面高喊道:</p>
“渣子坡主慢走!”</p>
前面的冯一博本来闲庭散步,却忽地身子一歪。</p>
差点崴了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