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元宵佳节,香菱抬妾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元宵佳节,香菱抬妾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p>

冯府上下喜气洋洋,各处院子满挂佳灯。</p>

冯一博早命人搭了戏台,还特地定了几班昆曲。</p>

戏已备好,又摆了几桌席面。</p>

李孟氏携宝钗,并尤老安人一桌。</p>

妙玉、尤氏姐妹一桌。</p>

其余有脸面的下人,诸如孟姨、各房的大丫鬟等。</p>

也都各有席面。</p>

一家子女人,就都聚在一处吃酒听戏。</p>

好不惬意。</p>

这几日里,不少李守中门下快要踏破门槛。</p>

送的年礼堆满了老两口院的库房。</p>

李守中和冯一博也是疲于招待,年酒吃了一席又一席。</p>

今日佳节,爷俩正好歇歇。</p>

都没过来和娘们儿一起听戏。</p>

也免得她们不自在。</p>

爷俩只在书房叙话,说些诗词学问。</p>

以此修身养心。</p>

戏台上,刚唱完一折《白蛇记》。</p>

如今正唱的是《听琴》。</p>

伊伊呀呀的,正是《南西厢》中的一出。</p>

说来有趣,都说男不读《水浒》,女不读《西厢》。</p>

这两本书都被儒门归为诲淫诲盗之物。</p>

尤其是《西厢记》,在古代闺阁之中向来是禁书。</p>

但听戏时,《西厢》的曲目却又是老少咸宜,没什么讲究。</p>

即使是经过改编,戏曲中少了些“诲淫”的细节。</p>

但大致剧情走向却都是一致的。</p>

其中蕴含的内核,也都无非是歌颂情爱。</p>

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双标。</p>

此时,众女却都听得入神。</p>

李孟氏和尤老娘都含笑眯眼,显然沉浸曲中。</p>

一副品味模样。</p>

宝钗亦是含笑,心思却没在戏上。</p>

而是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众人。</p>

只见妙玉无悲无喜,似乎一切与她无关。</p>

张生、莺莺之间情愫,也并不能打动她分毫。</p>

尤二姐儿含羞带怯,显得十分紧张。</p>

看得出,这是代入了情景,正在替台上两人捏汗。</p>

尤三姐儿嘴唇微抿,似乎有些恼恨。</p>

可能是瞧不上莺莺心动,一副不值钱的样子。</p>

再往另一边,各房丫头都沉浸其中。</p>

就连往日有些呆呆的香菱,此时眼中也有些迷离。</p>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什么。</p>

看到香菱,宝钗心中微动。</p>

但见李孟氏眼睛眯着,就没急着出声打搅。</p>

正这时,这出戏已唱完。</p>

李孟氏睁开眼睛,笑着点评道:</p>

“这扮莺莺的腔调正宗,是江南来的吧?”</p>

尤老娘也是差不多的表情,点头附和道:</p>

“我听着也是呢,想必是大爷费了心思的。”</p>

在座诸人虽不是昆曲的行家,但却都来自江南。</p>

听着乡音过节,也是别有一番滋味。</p>

李孟氏听尤老娘一说,顿时笑道:</p>

“一博这孩子纯孝,知咱们娘们没什么墨水,还是听些戏最舒心。”</p>

“赏!”</p>

宝钗见李孟氏笑得畅快,便说了一个“赏”字。</p>

早有下人跟前放着几个簸箩,在一旁候着。</p>

听说要赏,其中一个便拎着一簸箩铜钱,上前向戏台道:</p>

“老太太、夫人、老安人,赏了你们买果子吃的!”</p>

说着,将钱向台上一撒。</p>

只听“叮叮当当”,满台的钱响。</p>

“谢谢老太太赏!”</p>

“谢谢夫人赏!”</p>

“谢谢老安人赏!”</p>

戏班的人走南闯北,自是知道规矩。</p>

一边将钱搂起来,一边带上笑脸,口中挨个致谢。</p>

李孟氏笑了一回,又对宝钗道:</p>

“你先让我和老安人点了,现在两出戏都唱完了,你也该点一出喜欢的才好。”</p>

虽然宝钗敬老,但毕竟她才是冯府女主人。</p>

她若不点,别人自也不好点。</p>

当下,宝钗便笑着道:</p>

“我看老太太正高兴,不如再点一出《胖姑学舌》。”</p>

《胖姑学舌》是《西游记》中的一折。</p>

这个《西游记》并非取经的那个本子,而是《四游记》中的《西游记》。</p>

这一折也不是打妖精的武戏,而是一出热闹喜剧。</p>

李孟氏闻言,自然知道宝钗是想顺她的意。</p>

当下便摇头不依,嗔怪的道:</p>

“你这孩子周到是周到,但也不必总是为人想着,须点一出你喜欢的才好。”</p>

宝钗听了,心中微暖,但还是笑着道:</p>

“回老太太的话,我年纪尚轻,并不懂戏,想着在咱们一家人听戏,无非听个热闹,才看着气氛随便点一出,若要我想个喜欢的,一时还真想不出什么。”</p>

“你呀!”</p>

李孟氏见她如此,只能作罢。</p>

这时宝钗又看向妾室那桌,张罗道:</p>

“你们几个也每人点一折吧。”</p>

妙玉不好这些,摇头不点。</p>

尤二姐点了一折《琴挑》,出自《玉簪记》。</p>

剧情和刚刚《听琴》意思差不多,都是以琴说情的。</p>

显然她是没听够这些情啊爱啊的。</p>

尤三姐见妙玉不点,问能不能替她点了。</p>

妙玉自也无所谓,便由着她了。</p>

于是,尤三姐点一出水浒戏,一出西游打妖精的。</p>

都是热闹的武行。</p>

这边刚点了,宝钗又看向另一桌,开口道:</p>

“她们都点了,香菱也点一出吧。”</p>

一桌丫鬟都羡慕的看着香菱,却也都知她与人不同。</p>

香菱正琢磨着刚刚的西厢,还在原地发呆。</p>

宝钗说话,她一时都没反应过来。</p>

还是旁边的孟姨笑着捅捅她,道:</p>

“夫人让你也点戏呢!还不谢过夫人?”</p>

见众人都暧昧的看着她,香菱才反应过来。</p>

顿时脸色通红,慌乱起身道:</p>

“多谢夫人,香菱一个丫鬟哪有资格点戏!”</p>

李孟氏也悄声问宝钗,道:</p>

“抬举了?”</p>

她以为香菱已经进了冯一博屋里,宝钗才会有此举动。</p>

没想到,宝钗先摇摇头,低声道:</p>

“还没呢。”</p>

说着,她看着羞怯的香菱,又对李孟氏道:</p>

“只是爷从不肯让别人服侍,只待她和别的丫头不同。”</p>

李孟氏闻言,微微皱眉,道:</p>

“香菱是个懂事的,整日里头也不争不抢的,从不依仗身份做什么。”</p>

宝钗的语气温和,但说的话却像是立威的意思。</p>

按理说,即使真是立威,李孟氏也不该插手。</p>

但香菱早跟了冯一博,李孟氏不想因此导致她们夫妻失和。</p>

她出言夸赞两句,实则是在给香菱说情。</p>

“香菱长得标志,人品又好,还是爷好容易抢回来的。”</p>

宝钗看出李孟氏误会,轻笑两声,又道:</p>

“我想着,也是早晚的事。”</p>

李孟氏一听“抢”字,这才明白。</p>

原来宝钗不是想立规矩,而是想抬举香菱。</p>

让人知道她的不同,算是给她撑腰呢。</p>

当下便放心的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了。</p>

宝钗这时才又看向还拘谨侍立的香菱,笑着道:</p>

“香菱,让你点就点,想听什么就听,这里都是一家人,不必拘束着。”</p>

“不敢!不敢!”</p>

香菱唬得连连摆手,又道:</p>

“我也没什么想点的,主子们点什么我就跟着听就好。”</p>

她平日虽呆,却也知道分寸。</p>

这时候女主人给她脸面,她却不能蹬鼻子上脸。</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