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99章 慌了的万正色(求追读!)

第99章 慌了的万正色(求追读!)

他一个闽南人,在八旗的地盘,根本没人拿他当回事。</p>

没人拿他当回事,除了他出身之外,他名声也差。</p>

吴三桂一生也是在明清之间反复,抗清,降清,再抗清,把他和施琅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施琅比他还多了再降清这一轮。</p>

尽管施琅比吴三桂多了降清一轮,但后世对二者的评价却截然相反,有天壤之别,可见历史的选择很重要。</p>

今天施琅照旧附和了寥寥无几主战派的观点,在这个金銮殿上,显然那么微弱。</p>

见到发声的施琅,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突然灵光一闪。</p>

立刻就在朝会上舌战群儒,强烈要求大清水师东征。</p>

李光地是泉州人,和施琅是同乡,对夷州岛和夷州海峡、澎湖、鹿耳门这些险要的所在很了解。</p>

他对夷州岛以前的情况也一清二楚,认为夷州岛军事上已经很虚弱,内部也不团结。</p>

而大清这时正是国富兵强,水师力量足够渡海收复夷州岛,因而他的观点和康熙不谋而合。</p>

康熙当然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收复夷州岛。</p>

康熙当即就问李光地什么人可以领兵去攻打夷州岛。</p>

李光地看向施琅,说道:“臣保举一人,可以担此重任。”</p>

康熙兴奋问道:“什么人?”</p>

李光地说:“施琅。"</p>

康熙听李光地举荐施琅带兵去收复夷州岛,沉吟不语,心里想李光地所言不差,满朝文武百官,确确实实只有施琅善于海战,收复夷州岛非他莫属。</p>

只是,只是………</p>

康熙对施琅有什么看法,脸上没流露,嘴里也没说。</p>

那些大臣就不同了,一听李光地举荐施琅,反对用兵的人就说施琅原本是明郑的部下,和郑军里的人关系密切,一旦朝廷将水师兵权交给施琅,他若和夷州岛的郑军勾结起来,到时夷州岛未拿下,福建先已失去。</p>

这些人的意见正是康熙心里想的,他嘴上没说出来的,当这些大臣的嘴说出来了后,康熙心里就不打算派施琅去收复夷州岛了。</p>

见状,李光地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再次向康熙力荐施琅:“皇上,施琅虽是降将,但归顺以来,忠心为国,施琅带兵,若有二心,微臣甘愿同罪。”</p>

康熙皱着眉头又问:“施琅带兵东征,若不取胜呢?”</p>

李光地坚定说:“施琅若不取胜,微臣亦愿同罪。”</p>

李光地再三以自己的顶戴和身家性命保举施琅,康熙还是不敢贸然答应,无他,四姓家奴!</p>

李光地知道以自己的一家大小去保举施琅带兵收复夷州岛,确实分量不够。</p>

要请其他大臣共同担保,没人敢冒这种风险,个个不是反对,就是小心.做官的先保自己乌纱最要紧,没必要用身家性命去押这种风险。</p>

怎么办呢?</p>

李光地想来想去,决定用自己安溪湖头李氏全族做担保。</p>

为了争取时间,第二天,李光地一面写信向族长说明情况,一面未等答复就先斩后奏,在五更早朝的时候,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用安溪湖头李氏全族的脑袋,保荐施琅带兵东征。</p>

郑克臧要是知道此事,一定哭笑不得,在这条历史线,安溪湖头李氏,摊上他,真是倒大霉了!</p>

李光地下了如此大的决心,加上他的地位、威望,文武百官没人敢再出来反对了。</p>

康熙也是第一次见拿全族性命来搞事的,也深受感动,这奴才绝!</p>

终于下旨,派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钦赐上方宝剑,领兵东征!</p>

怂了的老万,被一脚踢开了。</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