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慈烺先是带着周遇吉在外朝宫内,检阅了一番自己的御林军。</p>
只见校场上万余大汉将军,个个身材魁梧,披甲执锐,站得标杆笔直。</p>
这一万人,除去原有的三千大汉将军,剩下的七千人全是这半月来,从数十万流民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壮。</p>
经过七八日将养和简单操练,再配上崭新的棉甲腰刀,此刻倒也像模像样。</p>
不是朱慈烺不想多招,而是没有那么多兵器甲胃。</p>
光是为了凑齐这七千套,他就几乎将城中所有的铁匠收刮一空,集中到兵仗局,然后加班加点才打造出来。</p>
何况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p>
作为他的御林军,绝对不能盲目扩招。</p>
这七千人不但身材魁梧,性格也属于老实憨厚的那种。</p>
家卷也都被接到了皇城内安置,并许诺打退贼军后,每户授田十亩。</p>
所以这些人虽然加入不久,却是对朱慈烺最忠心的一批人。</p>
“周爱卿,朕的这些御林军如何?”</p>
“回陛下,这些御林军军容严正,精气十足,假以时日,历经战阵后,必能成为一支强军劲旅。”</p>
周遇吉拱手回道。</p>
“呵呵,不错,朕的这些御林军,还缺乏操练,又没有实战经验,现今也确实只能算做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p>
朱慈烺见他没有一味的吹捧,不但没有在意,反而更加的欣赏他。</p>
自己这支御林军的欠缺,他比谁都清楚。</p>
“陛下圣明!”</p>
刚刚周遇吉也是犹豫了半晌才选择实话实说,可说完后就有些后悔了。</p>
毕竟陛下虽然英明,有明君之姿,但毕竟年幼,现在见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豁达的直接承认,提着的心总算放下。</p>
同时心里也是非常兴奋激动,大明总算出了一位物实的明君,中兴有望呀。</p>
随即,朱慈烺又带着他来到了皇城东南角的京营校场,这里驻扎着唐通的八千人和原先的两万京营。</p>
最后才去检阅勋贵们凑出来的八万大军,这些人也将是守城的主力。</p>
这八万人驻扎在城内各处,有一半都是勋贵们的家丁奴仆和分支子弟。</p>
剩下的同样是招募而来的流民青壮。</p>
这就使得八万人泾渭分明,一眼就能看出区别。</p>
那些奴仆家丁都穿着紧身短打,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精气神儿也还算足。</p>
那些子弟则是腰悬长刀,身披甲胃,有少数更是穿着高级的三文甲,鱼鳞甲,腰跨宝剑,装扮简直五花八门。</p>
而那些精壮就有些寒酸了,别说甲胃,连身上的衣服都还是以前的流民乞丐装,每人也就一杆长矛。</p>
不过从面色来看,这些日子应该吃的饱饭,由此可见,勋贵们还是非常上心的。</p>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些日子,勋贵们同样日日来军营亲自督促操练。</p>
“定国公,这些将士们没有甲胃也就算了,但起码得弄一身统一的军服吧?”</p>
“是老臣一时疏忽,未能考虑周全,望陛下恕罪,这就命人去置办。”</p>
定国公赶忙答道。</p>
其实在他看来,能给这些泥腿子饭吃,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p>
完全没必要再浪费给他们置办军服,反正到时候只需他们提枪上城,杀敌即可,奈何这小皇帝事多,也只得尊从。</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