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声势浩大、气势森严的祭天大典。</p>
自己时开始,直至临近午时过半才堪堪接近尾声。</p>
期间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p>
好生热闹。</p>
午时过半(后世中午十二点钟。)</p>
“上达天听!”</p>
老太监詹竹仰头看向高台,用他那极具辨识度的嗓音大声宣读。</p>
正德帝正了正身上的漆黑龙袍、</p>
大踏步走向青铜鼎。</p>
自青铜鼎的一旁,取下三根长一米有余的香烛。</p>
待香烛点燃之后。</p>
下方文武官员抬头望去,能够明显的望见三道青烟,自正德帝手中鸟鸟升空。</p>
正德帝面朝祭司桉牍,背对众生。</p>
手持三根长一米有余的巨大香烛郑重的朝着祭司桉牍深深弯腰拜了三拜。</p>
随即,整个人无比郑重的将手中香烛插入青铜鼎内。</p>
“宗亲祈福!”</p>
正德帝做完这一切后,微微侧身,大太监詹竹的声音再度响起。</p>
宗亲队伍最前方的许镇面色一正,将手中的白玉板收入袖摆之内。</p>
伸手接过一旁太监递来的香烛。</p>
脚步略有些阑珊的朝着高台之下的青铜鼎走去。</p>
“大周王朝!晋王许镇,代许氏宗亲,祈求上天怜悯!”</p>
“佑我大周,来年风调雨顺!”</p>
许镇字正腔圆的朗声道,随即双膝跪地,面朝青铜鼎重重磕了三个响头。</p>
起身后,可以清晰看到许镇的额头已然微微泛红。</p>
将手中的三根香火,插入高台下方的青铜鼎内。</p>
许镇再度脚步阑珊的走回宗亲队伍。</p>
“文官祈福!”</p>
待许镇重新列队之后,大太监詹竹再度朗声道。</p>
话音刚刚落罢。</p>
第一列紫袍贵人中便走出一年约花甲之年的老人。</p>
紫袍老人如同许镇一般,踏步走向高台下方的青铜鼎。</p>
“大周臣子!文渊阁大学士上官鹿代天下数千官员,祈求苍天怜悯!”</p>
“愿我大周王朝!明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p>
话音落罢,年过甲子的当朝首辅上官鹿双膝跪地,重重叩响三个响头。</p>
当上官鹿上香转身之后,其额头已然渗出丝丝血迹。</p>
也不知是在和许镇较劲,还是想要以此来表明自己为国为民之大无私。</p>
“武将祈福!”</p>
大太监詹竹面无表情的大声朗读道。</p>
话音刚刚落罢。</p>
李光利便大踏步自武将队列而出。</p>
伸手接过太监递来的香火之后。</p>
以一种远超先前两人的速度,大步走向青铜鼎!</p>
“砰!”的一声。</p>
李光利双膝重重跪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p>
真真是听着便感觉膝盖一阵剧痛。</p>
“臣!大周王朝兵马大将军李光利!祈求上天怜悯!”</p>
“佑我大周王朝来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p>
“佑我大周王朝,边境永安,百姓安居乐业!”</p>
话音落罢,三声额头触地的声音如同宁静的水面被人投入一颗小石子一般。</p>
快速的朝着四周扩散开来。</p>
当李光利上香之后。</p>
再度转身之际。</p>
额头上的鲜血顺着鼻梁缓缓滴落。</p>
直看得下方数百官员,无不侧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