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一百七十七:朝堂议事

第一百七十七:朝堂议事

卯时前后。</p>

漆黑的夜幕中忽然绽放处一抹微弱的亮光。</p>

渐渐地,微光愈发地强大起来。</p>

仅仅小半个时辰的功夫便摧枯拉朽般将那漆黑夜幕驱散。</p>

阳光再度洒照于人世间。</p>

长安城大明宫金銮殿内。</p>

文武百官早早地于大殿内排列整齐、垂手而立。</p>

却始终没有等到正德帝的出现。</p>

除此之外,文官席位里缺少一首辅、一次辅、一兵部尚书。</p>

这对于人老成精的某些官吏而言,无疑是一最明显的信号。</p>

若是以往,大殿内怕是早已充满了窃窃私语。</p>

但今日,大殿内却是死一般的安静。</p>

无他。</p>

储君还在大殿。</p>

不知过了多久。</p>

金銮殿外忽然传来一道略显尖锐的声音。</p>

“陛下驾到。”</p>

闻得声响的一瞬间,文武百官无不精神一震。</p>

许雍悄悄深呼吸数次,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p>

如果说冬至那次的大朝会是对许奕的一次生死考验。</p>

那么今日的这次朝会便是对许雍的一次生死考验。</p>

但,有些险值得去冒,不是吗?</p>

正德帝在太监的拥护下,缓缓走进了大殿,朝着那至高无上的龙椅走出。</p>

其身后不远处,默默跟随的三人默契地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位置。</p>

当正德帝于龙椅处转身时。</p>

文武百官无不俯首行礼口中大呼:“吾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p>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在金銮殿内久久回荡。</p>

正德帝缓缓入座,平静道:“平身。”</p>

“谢陛下。”文武百官再度拱手后,方直起腰板。</p>

大太监詹竹高高举起手中的缠金龙纹鞭,将其重重地抽打在地面之上。</p>

“啪!”的一声巨响自詹竹处传出。</p>

绕大殿许久方才散去。</p>

文武百官闻得鞭声,精神不由得再度一震。</p>

詹竹朗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p>

话音落罢。</p>

文官中瞬间走出一人,拱手启奏。</p>

依照朝堂规矩,越是重要的事情便越是要放倒最后。</p>

一场朝会,单单是处理各地杂事便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p>

而这期间,正德帝数次问询许雍对事情的看法。</p>

每一次问询都被许雍以平常心态应对过关。</p>

待杂事处理完毕后。</p>

詹竹再度挥响手中的缠金龙纹鞭。</p>

待鞭声消退后。</p>

兵部尚书曹思言手持白玉板踏步上前朗声道:“启禀陛下,月初匈奴入侵上谷郡。”</p>

“五日时间连下三城,劫掠我上谷官吏、百姓近万人。”</p>

此言一出。</p>

金銮殿内瞬间响起数十道倒吸凉气的声音。</p>

更有数十人闻言后瞬间眉头紧锁。</p>

曹思言看似是在向正德帝禀报,实则是向文武百官陈述。</p>

无他。</p>

朝会老传统了。</p>

正德帝眼角余光自许雍脸上划过。</p>

见许雍神色与初闻消息的官吏并无太大区别。</p>

随即收回眼角余光,看向武将之首的李光利。</p>

李光利见状踏步上千拱手行礼道:“陛下。”</p>

“大将军有何见解?”正德帝眼睑微垂,平静询问道。</p>

李光利行礼道:“回陛下,臣想知道匈奴人此番出兵几何,自何处入的境,劫掠的哪三城。”</p>

话音落罢,大殿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详细情况,一切计策皆为空谈。</p>

正德帝微微转头看向下方人群中的曹思言。</p>

曹思言瞬间出列拱手行礼后开口说道:“匈奴此番共出动兵力八千余,其中两千余为潜伏在上谷郡的匈奴细作。”</p>

“匈奴细作趁守军夜间不备之际,抢占城门,放匈奴骑兵入境。”</p>

“广宁、宁县、下洛三城皆是如此丢失。”</p>

文武百官闻言瞬间陷入沉思之中。</p>

李光利眉头紧皱道:“现如今上谷郡是何情形?”</p>

曹思言回答道:“八百里加急发出时,孙道华已然命蒋延瑞与李玉二人率并追击。”</p>

</p>

当曹思言提及李玉率兵追击时,李光利眼中不由得闪过一抹担忧。</p>

而这抹担忧神色自然逃不过暗中观察的正德帝。</p>

李光利皱眉沉思片刻。</p>

片刻后,李光利再度拱手道:“陛下。”</p>

“大将军有何见解?”正德帝再度重复问道。</p>

李光利拱手回答道:“回陛下,臣认为此事定有蹊跷。”</p>

“哦?”正德帝疑惑一声,随即问道:“大将军细细讲来。”</p>

“遵旨。”李光利拱手行礼。</p>

随即开口说道:“匈奴与我朝自漠北之战后,十余年的时间里虽偶有摩擦,但却从未真正刀兵相见。”</p>

“自上谷郡传来的八百里加急中不难看出,匈奴此番入侵定是早有预谋。”</p>

“既然早有预谋,为何不趁着我朝关中大旱之际入侵,反而等到关中大灾平息后入侵。”</p>

“若是趁关中大旱时入侵,我朝分身乏术之下,匈奴定然能够扩大数倍战果。”</p>

话音落罢。</p>

大殿内瞬间响起阵阵私语。</p>

李光利所说句句在理。</p>

单是想想,便有很多人湿了后背。</p>

无他。</p>

若换成在场的任何一个人是那匈奴单于,都会选择趁关中大旱时入侵。</p>

而非关中大旱平息后方入侵。</p>

正德帝微微侧首看向身旁的詹竹。</p>

詹竹见状再度高高扬起手中的缠金龙纹鞭。</p>

随即勐地朝着地面一抽。</p>

“啪!”的一声巨响自大殿内绽放开来。</p>

随着巨响缓缓消散,方才还乱哄哄的金銮殿瞬间安静的落针可闻。</p>

文武百官虽有万千话语欲言,但此时却只能保持安静。</p>

正德帝再度看向兵部尚书曹思言。</p>

曹思言见状只得再度出列,面朝正德帝拱手行礼后。</p>

随即转身直面文武百官开口说道:“去年入冬之后,漠北连降数场大雪,牛羊冻死无数。”</p>

话音落罢,曹思言转身再度行礼,随即默默退回原位。</p>

几息后。</p>

近半文武官员面露恍然。</p>

匈奴在大周境内有细作,大周在匈奴那边又岂会没有细作?</p>

有些情报发至中枢后并不会第一时间公之于众。</p>

而是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p>

更何况,即使正德帝将漠北大雪封路的情况告知于文武百官,又有何用?</p>

大周朝自漠北决战后,本就民生凋零。</p>

去年关中更是遭受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p>

单单是一个天灾便险些将大周弄得元气大伤,哪儿还有别的精力与财力进攻匈奴。</p>

刹那间,不知有多少官员紧锁起眉头。</p>

其中尤以李光利为重。</p>

若是旁时,闻得匈奴遭灾,文武百官说不定会乐出声来。</p>

但现在却不然。</p>

无他。</p>

漠北大雪封路,牛羊冻死无数,被天灾逼的走投无路的匈奴人会如何?</p>

上谷郡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还会如何?</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