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的一声,谷登云腰间佩刀出鞘寸许。</p>
阳光照耀下,一道寒光自寸许刀身绽放而出。</p>
朱宗堡再难顶住谷登云所带来的巨大压力。</p>
腿脚一软,径直地瘫坐在了地上。</p>
“我......我真的没有骂您。”</p>
“我......我骂的自己,对!我骂的自己。”</p>
“是我活腻歪了,对!是我活腻歪了。”</p>
“您大人有大量,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p>
朱宗堡瘫坐在地上,哆哆嗦嗦地祈求道。</p>
哪怕身周唏嘘声愈发地响亮,朱宗堡都不曾扭头看上一眼,更莫要说出言呵斥威胁了。</p>
此时的朱宗堡一心只想保命,哪里还在乎什么颜面不颜面的。</p>
谷登云依旧保持着刀刃出鞘寸许的姿势,沉声喝问道:“为何对一位老者下死手?”</p>
“我......我......我......”朱宗堡我我我了半天,却始终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p>
若要真的探究个一二三来,那应当是‘习惯了。’</p>
当习惯成自然时,有时候连当事人都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做出那般反应。</p>
当然,当习惯成自然时,当事人自然也不会再去费尽心机思索自己为何要这般去做。</p>
就在朱宗堡满口结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语之际。</p>
围观的百姓们趁乱七嘴八舌地说起事情的起因。</p>
谷登云细细倾听片刻,最终自杂乱的信息中梳理出整个事件的起因与经过。</p>
“拿下。”谷登云微微摆手,面无表情地下令道。</p>
“遵令!”四名士卒抱拳应道,随即快速走向朱宗堡。</p>
朱宗堡慌乱之中本能地挣扎起来。</p>
但一个被酒色掏空了身体的花花公子,又如何拗的过四名膀大腰圆的士卒。</p>
其中一名士卒抬起手臂,以掌做刀噼向朱宗堡脖颈。</p>
一击过后朱宗堡彻底的安静了下来。</p>
人群中,几名朱宗堡的随从面面相觑地对视一眼,随即不约而同地朝着四处散去。</p>
谷登云冷冷地看向其中一人慌乱逃离的背影,却并未理会。</p>
有人前去通风报信,总好过自己派人前去通知。</p>
谷登云冷冷地看了一眼被五花大绑的朱宗堡,并未过多的言语。</p>
径直地转身朝着被士卒搀扶起来的老翁走去。</p>
“谢......谢军爷救命之恩。”老翁艰难抱拳行礼道。</p>
谷登云望着老翁呈抱拳礼的双手,目光微微一凝。</p>
“老人家入过军伍?”谷登云心平气和地轻声问道。</p>
寻常武夫的抱拳礼与军伍之人的抱拳礼在手势上有着细微的区别。</p>
若是不了解军伍之人,自然无法轻易地分辨出两种手势的细微区别。</p>
但谷登云身为军中百户,其对军伍的了解自然非外人可比。</p>
老翁面色微微一顿,随即缓缓点头道:“年轻的时候服徭役入过军伍。”</p>
谷登云闻言不由得转身再度冷冷地看了一眼昏迷的朱宗堡。</p>
这一次,谷登云的眼神中已然带上了浓浓的杀意。</p>
老翁见状连忙再度抱拳道:“小老儿谢过军爷救命之恩,此事......此事并不能完全怪那年轻人,小老儿......小老儿也有错。”</p>
谷登云闻言心中叹息一声,挪开了看向朱宗堡的目光,老翁何意,谷登云又岂会看不出来。</p>
“这些先拿着用,用不了多久王爷便会兴建居养院。”谷登云自怀中掏出几两碎银,不由分说地放入老翁手中。</p>
“这......这如何使得。”老翁望着手中的几两碎银,满脸着急地推辞道:“军爷救了小老儿的命,小老儿尚且无以为报,又如何再厚颜手下军爷的银子。”</p>
“拿着。”谷登云面色一正,不容拒绝道:“好好养养身子骨,活着等王爷将居养院建好。”</p>
“我家王爷兴建居养院,便是为了让那些曾为国征战,为国流血的老卒们能够老有所养。”</p>
“你若不收,今日之事传至我家王爷耳中,我家王爷定然会怪罪于我。”</p>
“难道说,我方救了你的命,你转头便要陷害于我?”</p>
老翁面色一顿,看看手中的几两碎银,随即再看看满脸严肃的谷登云,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p>
庞文泽的目光自老翁与谷登云之间转了转,心中不由得暗暗称奇。</p>
“收下吧,总不能人家刚救了你一命,你转头便使人家被责罚啊。”庞文泽上前缓缓开口说道。</p>
老翁挣扎片刻,随即缓缓下跪道:“军爷赐,不敢辞,小老儿暂且厚颜收下,待日后小老儿与一众袍泽进入居养院后。”</p>
“小老儿定会拼尽全力偿还今日之恩情。”</p>
谷登云闻言并未推辞,边将老翁搀扶起来边满脸认真道:“那我便等着你们报答于我。”</p>
庞文泽望着老翁视如生命的麻袋微微皱眉道:“这袋子里的食物可是带给你那些袍泽的?”</p>
老翁闻言面色羞红地点了点头,随即低声说道:“是小老儿没本事,只能让他们吃些残羹剩饭。”</p>
</p>
谷登云与庞文泽几乎同时望向老翁面带饥色的脸庞。</p>
在二人的互相询问下,老翁缓缓将自身的难言之隐一一说了出来。</p>
老翁名为吴守义,正德七年入燕王府左卫营,正德九年随前燕王出征匈奴。</p>
也正是这一战,前燕王不慎落入匈奴包围之中。</p>
三大护卫营随前燕王苦战十余日,迟迟未能等来援军。</p>
那时候军中所剩粮草已然不多,前燕王无奈之下只得破釜沉舟行突围之举。</p>
那一战具体如何吴守义所知并不清楚。</p>
吴守义只记的当时自己随着左卫营的袍泽们拼了命的想要冲出匈奴人的包围圈。</p>
结果冲着冲着,队伍便被匈奴人打散了。</p>
吴守义甚至不清楚自己当时是怎么回的居庸关。</p>
其只记的当时整个草原上到处都是跑散的袍泽。</p>
吴守义随着溃军没命的跑,最后居然侥幸活了下来。</p>
然,前燕王却永远地留在了那片草原上。</p>
听闻前燕王战死的消息后,吴守义所在的曲再度重整旗鼓,誓死也要寻回前燕王尸身。</p>
然而等他们再临战场之际。</p>
整个战场已然成了一片鬼蜮。</p>
后来,随着前燕王战死,前燕王世子放弃亲王爵举家搬离燕地后。</p>
三大护卫营仅存的几千兵马散的散,充入其他军伍的充入其他军伍。</p>
吴守义因要照顾伤重的同乡数十袍泽,便正式退出了军伍。</p>
后来......</p>
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