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匈奴为游牧民族,骑兵为其主要战力。</p>
在劫掠了中原诸多铁匠与铁矿后。</p>
匈奴人的佩刀渐渐地从直刃刀演变为了更加适合马上作战的曲刃刀。</p>
有一点许奕不得不承认,那便是马战时曲刃刀在一定程度上着实比直刃刀更为省力、好使。</p>
且,随着两百余年的时间里。</p>
匈奴不断地吞并中原之外的小国,融合草原之上的其他游牧民族。</p>
匈奴佩刀的样式也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变化。</p>
直至最终,形成了许奕绘于宣纸左侧的这种上宽下尖,刀身微微弯曲的样式。</p>
许奕凝视着宣纸左侧所绘匈奴弯刀。</p>
提笔缓缓于刀身之下写下了前兵马大将军赵青曾点评匈奴弯刀的一句话。</p>
‘有环刀,效回回状,轻便而犀利,靶小而褊,故运掉也易。’</p>
此言中的‘效回回状’并非单指大食国,而是指西域所有同一种信奉的民族。</p>
自赵青的角度来看,匈奴弯刀轻便而犀利,使用起来无需耗费太大的体力。</p>
因其刀柄过短过细,故而一只手即可持握。</p>
且佩于腰间之时,不易触碰到左臂,故而十分适合骑马使用。</p>
因匈奴弯刀过于轻便。</p>
故而其主要的作战方式‘拖刀式’。</p>
即借助战马的冲击力,在战马高速移动时,右手握住弯刀刀柄,右臂展开。</p>
使弯刀随着战马一同高速前进。</p>
在接触敌人的一瞬间,靠着战马的冲击力。</p>
让刀锋直接割破敌人的身躯亦或者头颅。</p>
在许奕看来,这种刀法至少有着两大好处。</p>
其一,令骑兵无需费力去噼砍,从而达到节省骑兵体力的目的。</p>
其二,因刀身弯曲,故而刀锋割开敌人的身体后,自然而然地便会划开,从而避免了因冲击力过强,进而导致丢刀的致命危险。</p>
尤其是马上作战时,骑兵在丢失了长柄武器后,战刀便成为了骑兵杀敌的首选。</p>
然,凡事皆有利有弊。</p>
匈奴弯刀虽较之直刃刀更为轻便。</p>
但在冷兵器战场上,兵器的重量对于杀伤力有着决定性影响。</p>
匈奴骑兵一旦冲锋过后,被敌军拖入鏖战中。</p>
那么其手中的弯刀则无异于成了一种摆设。</p>
试问,在丢失了战马的高速冲击后。</p>
究竟是轻便而犀利的匈奴弯刀对敌人造成的伤害大。</p>
还是那势大力沉,可噼可刺的大周直刃刀对敌人造成的伤害更大?</p>
答桉自然是不言而喻。</p>
而这,恰恰是大周一直坚持发展直刃刀的根本原因之一。</p>
至于另一个原因,说起来则十分无奈。</p>
那便是大周真正的骑兵军伍,不足匈奴的两成。</p>
若是守城鏖战,甚至会出现骑兵走下马背登上城头作战的画面。</p>
也正因此,除非是大周当权者得了失心疯,否则绝不会避长扬短地去大力发展弯刀。</p>
当然,不大力发展并不代表大周军伍不使用匈奴弯刀。</p>
可能是受前世电视剧的影响。</p>
许奕至今仍记得自己曾问过娄道永这么一句话‘为何匈奴等游牧民族独独偏爱弯刀,而中原民族则独独偏爱直刀。’</p>
尤记得当年娄道永闻言大笑过后的回答。</p>
‘哪儿有什么绝对的偏爱。’</p>
‘战场不是小孩子过家家。’</p>
‘在战场上,一切都以实际效果来取舍。’</p>
‘所谓的直刃刀也好,曲刃刀也罢。’</p>
‘都应根据战场上的实际形势来判断。’</p>
‘即,你认为此刻当用直刃刀,那便用直刃刀。’</p>
‘你认为此刻当用曲刃刀,那便用曲刃刀。’</p>
娄道永的话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根据形势而言,谁好用就用谁!</p>
思及至此。</p>
许奕嘴角不由得露出一抹自嘲笑意。</p>
与此同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自己曾向娄道永请教过的另一个白痴问题。</p>
那白痴问题便是‘直刃刀刺入人体后不是不容易拔出来吗?’</p>
尤记得娄道永听闻此言后,又是一阵大笑,并让许奕于宗正寺幽宁院内少看一些民间话本,多读读兵书与武库志备。</p>
教训过许奕后,娄道永方才不慌不忙地回答了许奕的问题。</p>
‘那写民间话本的人,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懂个屁的直刃刀,曲刃刀。’</p>
‘在真实的战场上,凡训练有素的士卒都不会直愣愣地将刀刃刺入敌人的身体。’</p>
‘若是直愣愣地刺入,一次两次没事,次数多了难保不会出现民间话本中拔不出来的情况。’</p>
‘故而,凡训练有素的士卒,都会在直刀刺入敌人身体的一瞬间,快速且准确的转动手腕。’</p>
</p>
‘进而使得直刀刺入后,形成一个半圆形甚至是圆形伤口。’</p>
‘此举一来可以增加敌人的受伤程度,造成敌人的大量失血。’</p>
‘这种情形下,即使未能刺中敌人的要害,也能使敌人在最短的时间里丧失掉全部战斗力。’</p>
‘甚至于使敌人流血而亡。’</p>
‘二来则是可以扩大伤口,使兵刃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抽出,进而避免了被敌人身体卡主刀刃的风险。’</p>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p>
许奕轻笑着摇了摇头。</p>
待将脑海中杂乱的思绪全部甩出去后。</p>
再度将视线重新集中于宣纸之上的两柄军刀上。</p>
凝视许久之后。</p>
许奕缓缓闭上双眼,身子后靠于太师椅上,双手交叉放于脑海。</p>
与此同时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如何将两种特性不同的战斗融合为一体。</p>
使其既能适用于马战,又能适用于步战。</p>
至于昨日朱宗年提出来的意见,此时看来仅仅只能当做一种参考。</p>
并非朱宗年所提出来的战刀不够优秀。</p>
恰恰正是因其提出来的战刀过于优秀。</p>
故而,许奕绝不会采用其意见全力打造其所提出来的战刀。</p>
至少,此时的许奕绝不会大规模地装备其所提出来的战刀</p>
至于原因,则很简单。</p>
其所提出来的战刀无论是样式还是打造工艺,都与许奕前世所了解到的唐横刀极为相似。</p>
而‘唐横刀’三个字便意味着大量的金钱!</p>
许奕现如今所需用钱之处格外的多。</p>
自然无法大规模地去为三大营装配类似于唐横刀这种战刀。</p>
不知过了多久,许奕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把刀的雏形。</p>
那刀刀身根部笔直且修长,自刀身三分之一处开始微微弯曲,刀尖略微上翘且具有反刃。</p>
可噼、可砍、可刺、可挑的特性兼具了直刃刀与曲刃刀的所有特点。</p>
因此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皆可使用。</p>
故而,相较于朱宗年所提出来的那类似于唐横刀的直刃刀,此刀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适合大面积装配。</p>
因其刀身酷似鸿雁之翎,故而在许奕原本世界中得名为雁翎刀。</p>
甚至于更有一首帝王诗,描绘的便是此物。</p>
那诗言。</p>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p>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p>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p>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p>
思及至此,许奕缓缓睁开双眼,于宣纸居中位置缓缓书画。</p>
片刻后。</p>
一栩栩如生的雁翎刀赫然浮现于宣纸之上。</p>
许奕凝神片刻,再度提笔于雁翎刀下,再绘战刀。</p>
那战刀与雁翎刀再形制上有着颇多相似之处。</p>
位于的区别便在于其刀身更窄,弯曲弧度更大!</p>
雁翎刀自刀身三分之一处开始弯曲。</p>
而此刀则自刀柄处便开始了弯曲。</p>
因其整体样貌更像是一片柳叶,故而得名为柳叶刀。</p>
相对于雁翎刀方方面面皆兼备。</p>
柳叶刀刀身整体弯曲,重心更为靠后。</p>
延承蒙古弯刀血统的柳叶刀更为适合‘拖刀式。’</p>
正如娄道永曾言‘战场上无绝对的偏爱,谁好用,谁能更快更好的杀敌就用谁!’</p>
思及至此。</p>
许奕定了定神,随即按照记忆,提笔缓缓于雁翎刀与柳叶刀旁标注两种刀的形制数据。</p>
待其标注完毕后。</p>
缓缓起身,行至书柜旁取出一把剪刀。</p>
小心翼翼地将宣纸居中的两把刀裁剪出来。</p>
待裁剪完毕后。</p>
许奕缓缓吹响口哨。</p>
不一会儿的功夫。</p>
问心首领的身影再度出现于偏殿书房内。</p>
“问心拜见主人。”</p>
问心首领缓缓关闭偏殿书房们,随即拱手行礼道。</p>
许奕微微点头示意问心首领上前。</p>
待其行至书桉旁后。</p>
许奕将书桉中摆放的雁翎刀、柳叶刀舆图轻轻推向问心首领。</p>
随即吩咐道:“派人去一趟城外工坊,将此舆图交予朱宗廷、朱宗年两兄弟。”</p>
“命其先行打造出这两种战刀,以及朱宗年昨日所提战刀的样品。”</p>
“待样品出炉后,命其携样品入王府见我。”</p>
话音落罢,问心首领接过书桉中的舆图。</p>
随即郑重行礼道:“遵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