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二百五十二章:朝议终毕,再发檄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朝议终毕,再发檄文

许镇缓缓坐起身,重重叹息一声。</p>

随即以冰凉的茶水擦了擦眼角的泪痕后。</p>

这才方若无其事地走出了车厢,走进了那王府中枢--承运殿。</p>

“都退下吧。”</p>

方一行至承运殿,许镇便挥散了左右随从。</p>

随即孤身一人行至那偏殿书房。</p>

缓缓落座于书桉之后的太师椅上。</p>

许镇端坐于太师椅上沉思许久后。</p>

方才缓缓起身,自一旁书架夹层中取出一封舆图。</p>

随着舆图缓缓展开并平铺于书桉之上。</p>

许镇满脸凝重地立身于书桉旁,双目一动不动地凝视着那舆图。</p>

那舆图所绘不是旁物,赫然正是那西域全貌。</p>

丝绸之路、西域诸国、西域都护府、西域晋王府、匈奴旧日城池等皆一一在列。</p>

若西域出现大规模反叛,则数代人近百年的努力全废。</p>

“西域不可乱。”许镇凝视着舆图中的西域诸国喃喃自语道:“至少,三年内不可乱。”</p>

话音落罢。</p>

许镇抬头透过窗台看向远处星空。</p>

看向那上谷郡所在的方位。</p>

不知为何,今夜的星空格外地璀璨。</p>

不知过了多久。</p>

晋王府承运殿偏殿书房内忽然传出一道深感无力的叹息声。</p>

许镇缓缓收回看向窗台星空的目光。</p>

默默地将那舆图重新归于原处。</p>

随即默默地重返书桉旁,研墨、铺纸。</p>

许镇手持狼毫笔沉默许久,最终于宣纸左侧缓缓写道:“捷儿亲启。”</p>

随着许镇手中的笔锋不断地游走。</p>

一封写有天下大势、西域局势、用兵之道的‘家书’渐渐书成。</p>

小半个时辰后。</p>

许镇顿住手中的狼毫笔,双目凝重地游走于那呕心沥血书成的千余字上。</p>

待确定无误后。</p>

许镇缓缓将那写有千余字的纸张裁剪下来,随即封入信封之中。</p>

待一切终了后。</p>

许镇面色愈发严肃地再度提起狼毫笔。</p>

于宣纸另一半中书写道:“奕儿亲启。”</p>

随着许镇手中的笔锋不断地游走。</p>

自许奕就藩离去后,朝野内外所发生的诸多大事皆被许镇一一书写在内。</p>

其内自然也包含着此番漠北失利,以及御书房议事。</p>

不知不觉间,半张宣纸很快便被其书写的满满当当。</p>

而此时,距其提笔之时已经整整过去了半个时辰之久。</p>

许镇凝视着再无空白的宣纸,微微皱了皱眉。</p>

随即未做丝毫犹豫,重新取出一张洁白的宣纸,铺于书桉一侧。</p>

再度提起了那狼毫笔,于洁白宣纸上事无巨细地书写着。</p>

当第二张洁白的宣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时。</p>

时间已然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子夜时分。</p>

许镇缓缓放下手中狼毫笔,随即揉了揉酸痛不已的手腕。</p>

缓缓起身后将那两张布满密密麻麻字迹的宣纸整齐地放入信封之中。</p>

最后以火泥密封,以蜜蜡、桐油等物涂抹信件全身。</p>

待一切终了后。</p>

许镇双手微微合拢放于嘴边。</p>

几息后,道道细微哨声自许镇口中缓缓发出。</p>

此哨声与其传授于许奕的哨声略有丝丝不同。</p>

但其最终用途却是殊途同归。</p>

片刻后。</p>

晋王府承运殿偏殿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道若有若无的脚步声。</p>

几息后,那脚步声缓缓止步于书房门外。</p>

“冬......冬冬。”</p>

轻微的叩门声自书房门外缓缓响起。</p>

“进。”</p>

偏殿书房内,许镇端坐于太师椅上缓缓开口说道。</p>

得到应允后。</p>

书房门外那人轻轻推开了房门。</p>

伴随着一道极其低微的‘咯吱’声响起。</p>

一道极其瘦小的黑色身影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偏殿书房。</p>

“戊,拜见主人。”</p>

一道清冷的女声自那瘦小黑色身影中缓缓发出。</p>

许镇缓缓抬头看向眼前那名为‘戊’瘦小女子。</p>

随即缓缓起身自书桉中取出一厚一薄两封书信。</p>

许镇微微低头凝视那一厚一薄两封书信片刻之久。</p>

随后抬头将那略薄书信郑重地交予戊。</p>

并沉声吩咐道:“将此信交予甲,命其务必将此信以最短的时间送至西域,亲手交到世子手中。”</p>

</p>

戊闻言面色一正,双手接过书信后,躬身行礼道:“戊遵令!”</p>

话音落罢。</p>

许镇面色忽然变得格外严肃起来。</p>

“这封信,你与乙、丁、庚、辛共同护送。”许镇将手中那封略厚的书信无比郑重地交予戊。</p>

戊闻言身躯不由得微微一颤,在其印象中,十天干暗卫作为守护许镇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p>

莫说同时出动六人了,即使是同时出动三人的次数都少之又少。</p>

而现在,为了一封书信,竟同时出动了五名天干暗卫护送。</p>

此信重要程度,可想而知。</p>

一时间,暗卫戊直感觉自己手中的第二封书信竟有千斤之重。</p>

待暗卫戊接过书信后。</p>

许镇沉声吩咐道:“此信务必亲手交至燕王手中,若事不可为,当第一时间销毁此信,明白与否?”</p>

“戊明白。”暗卫戊下意识地握了握手中的书信,随即满脸郑重地躬身行礼道:“还请主人放心,我等宁死不负主人所托。”</p>

许镇微微摇头道:“孤等你们活着回来。”</p>

暗卫戊身躯再度微微一颤,随即缓缓行礼告辞而去。</p>

待暗卫戊的身影彻底消失于书房后。</p>

许镇仍目不转睛地望着暗卫戊消失的方向,久久无法回神。</p>

对于许镇而言,无论是送给许奕的问心百卫也好,还是留在西域暗中保护着两个儿子安危的十二地支暗卫也罢。</p>

亦或者时刻守护在其身旁的十天干暗卫。</p>

这些人,无一不是他的心肝宝贝,每少一个都会令其心痛不已。</p>

天知道为了培养出这些暗卫,这二十余年里他耗费了多少精力物力。</p>

不知过了多久。</p>

许镇渐渐回过神来,叹息一声后缓缓落座于太师椅之上。</p>

其目光透过半开的窗台望向窗外天幕。</p>

不知自何时起,片片乌云遮挡了原本璀璨的星空。</p>

夜色自这一刻起好似更浓了。</p>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p>

长安城大街小巷内的万千灯火渐渐地归于浓浓夜色之中。</p>

夜深人静中。</p>

数道黑色人影悄无声息地穿梭于各个坊间。</p>

随后借助着浓浓夜色,彻底消失不见。</p>

这一夜,不知有多少暗流于这浓浓夜色中缓缓流淌。</p>

......</p>

......</p>

一夜无话。</p>

次日卯时。</p>

东方天幕方浮现出一缕金色霞光之际。</p>

皇宫金銮殿内已然站满了文武百官。</p>

随着正德帝的身影缓缓出现于金銮殿内。</p>

一日之早朝正式拉开了帷幕。</p>

然。</p>

诡异的是,今日早朝之上,无论是正德帝还是昨日御书房议事的十余位官吏,皆未主动提及漠北失利一事。</p>

枯燥无味的早朝在老生常谈中渐渐地走向了尾声。</p>

己时。</p>

正德帝在大太监詹竹的搀扶下缓缓离开了金銮殿。</p>

己时过半。</p>

昨日那十余位官吏再度出现于御书房内。</p>

随着御书房房门缓缓关闭。</p>

小朝会再度拉开了帷幕。</p>

自己时过半起的小朝会一直持续到了黄昏之际方才落下帷幕。</p>

此后两日,日日如此。</p>

直至九月彻底翻篇,小朝会议事才算彻底告一段落。</p>

......</p>

......</p>

正德三十年十月一日。</p>

数道圣旨犹如巨石落入平静的湖面般,于京师长安掀起了阵阵惊涛骇浪。</p>

首当其冲的便是出征漠北之大军于漠北失利,损兵万余。</p>

裨将军郑玄靖,私通外敌、引敌攻寨,致使漠北失利,诛九族。</p>

裨将军向本忠,玩忽职守,致使大军仓促应战,诛九族。</p>

屯骑校尉侯言博,无令擅退,致使大军溃败,抄没家财,家卷流放。</p>

大将军李光利,驭下不严、督战不利,罚俸三年、降爵三等。</p>

其次便是朝廷再发檄文,痛陈匈奴诸多不义后,朝廷再发兵马!</p>

命大理寺左少卿李凌为征北将军!率五千步兵、三千骑兵增援漠北!</p>

命各地边王除燕王许奕外,各自发兵五千,深入漠北围剿匈奴左谷蠡王!</p>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