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三百五十三章:聚天下粮,铸百世基

第三百五十三章:聚天下粮,铸百世基


  话音落罢。

  吕文苏复行一礼。

  随即缓缓退出了偏殿书房。

  待其身影彻底消失于承运殿偏殿书房后。

  许奕端坐于太师椅之上微皱着眉头静静地望向窗外阳光。

  脑海中则不断地复盘着归途中所做诸多计划。

  至于渔阳郡谢家。

  莫说其仅仅只是陈郡谢氏分支。

  纵使是陈郡谢氏本家与此。

  其亦丝毫不惧,更不可能退让哪怕一丝一毫。

  不知过了多久。

  许奕渐渐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

  起身倒水入砚、细细研磨一番后。

  随手拿起一张略显泛黄的宣纸。

  将其平铺于书桉之后。

  随即落座提笔。

  于那泛黄宣纸上不疾不徐地书写道:“冬雷暴雨、粮价缓涨、世家囤奇。”

  “青黄不接、粮价疯涨、世家兼并、饥民遍野、饿殍满地。”

  “民聚争反、朝廷赈灾、军伍平叛、愈演愈烈、十室九空。”

  笔停书成,狼毫归砚。

  许奕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方才所书。

  历年天灾,大抵皆是如此。

  不知过了多久。

  许奕再度提笔于‘青黄不接’、‘粮价疯涨’八个大字上缓缓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圆圈。

  随即于圆圈外不徐不疾地书写道:“聚天下之粮入燕。”

  笔停书成。

  许奕手持狼毫笔目光如电地凝视着泛黄宣纸的七个大字。

  数息后。

  许奕于聚天下之粮入燕七个大字旁再添七字--‘铸铜墙铁壁之基。’

  伴随着笔停书成、狼毫归砚。

  许奕脑海中的万千思绪渐渐归于一线。

  与此同时。

  归途中所思万千之策渐渐落于一线。

  不知过了多久。

  许是一两个时辰之久。

  又许是一两刻钟之短。

  许奕渐渐自沉思中回过神来。

  双眼中再度不经意地闪过些许霸道之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月惊雷?狂风大作?暴雨漫天?青黄不接?饥灾将至?”

  “既来之,则安之。”

  许奕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

  随即起身拿起身前宣纸,径直地走向一旁火炉。

  伴随着火折子一明一暗。

  泛黄宣纸瞬间燃起熊熊火焰。

  最终悄无声息地沉寂于冰冷炉膛内。

  除些许烟尘灰尽外,再不复存于天地之间。

  许奕不徐不疾地推开窗台。

  放窗外清冷微风入内。

  使鸟鸟烟尘彻底消散。

  不多时。

  许奕立身于窗台旁,双手摆出一奇异造型放置于嘴边。

  然而不待其轻轻吹响那暗藏某种特殊旋律的哨声。

  承运殿偏殿书房外忽然传来一道极其轻微的熟悉脚步声。

  ‘冬冬冬。’

  “主人。”

  与此同时。

  轻轻叩门声与问心首领毫无特点的嗓音一前一后地传至许奕耳旁。

  “进。”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开口应允道。

  “是。”

  承运殿偏殿书房外。

  问心首领答应一声随即轻轻推门而入。

  “何事?”

  许奕自窗台转身看向身后问心首领。

  “回主人。”

  “孙郡守于裕门外求见。”

  问心首领手持名刺拱手行礼道。

  ‘当真是说曹操、曹操便到。’

  许奕闻言嘴角不由得再度微微上扬。

  其方才欲寻问心首领,本就是为那孙道华。

  现如今孙道华不请自来,无疑省去许奕诸多时间。

  “请至此地。”

  许奕略作定神,随即吩咐道。

  “是。”

  问心首领答应一声,随即缓缓转身离去。

  待问心首领身影彻底消失于偏殿书房后。

  许奕再度行至书桉之后。

  端然入座后飞快地于脑海中梳理起与孙道华相见后的诸多事宜。

  其内自然便有那‘聚天下粮草入燕,铸铜墙铁壁之根’。

  只不过仅仅只是前提罢了。

  ......

  ......

  不多时。

  身着澹紫官服,面带难掩之疲的上谷郡郡守于问心首领的引领下。

  轻轻推开了承运殿偏殿书房之门。

  “臣孙道华,拜见王爷。”

  孙道华行至书桉两步外,郑重拱手行礼道。

  “免礼。”

  “孙郡守还请上坐。”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示意孙道华于客座入座。

  “谢王爷。”

  孙道华并无推辞,谢礼过后缓落于客座之上。

  “孙郡守还请用茶。”

  许奕斟茶两盏,缓推其一。

  “谢王爷。”

  “臣今日冒昧叨扰,还请见谅。”

  孙道华双手接盏,面上忽现歉意。

  “此地你我二人,孙郡守何须见外?”

  “有话但言无妨。”

  许奕轻声安抚道。

  至于孙道华主动登门拜访之意。

  其心中已然渐明。

  与杨先安、朱宗廷、梵崇贤等人不同。

  孙道华虽早早投诚,但受限于藩王、郡守之身份。

  二人之间往来并不亲密。

  甚至可用‘寥寥’二字相形。

  “谢王爷。”

  “臣此番冒昧叨扰。”

  “一为城外积水。”

  “二为世家之约。”

  “三为城南王家。”

  孙道华闻言心中一松,随即缓缓开口道来。

  “孤返途中曾见城外疏通河道、排水入渠之事,皆井井有条。”

  “想来至多十天半个月便可全部入渠。”

  “不知孙郡守所言积水之事为何?”

  “可是某一处河段出了问题?”

  许奕眉头微不可查地轻皱一瞬。

  其自沮阳城外归府时。

  也曾大致查探过沮阳城外水情。

  诚如其所言。

  现如今沮阳城外的排水入渠、疏通河道等事皆进行的井井有条。

  不出十天半个月良田积水皆可入渠。

  故而问题大抵是出在了某一处河道上。

  “王爷料事如神。”

  孙道华闻言暗拍一马。

  随即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

  如许奕所料。

  此番问题果真出在河道之上。

  且是出在沮阳城母亲河洋河之上。

  随着雊瞀、潘县、下洛三城局势初定。

  在一万五千名王大营士卒的主导下。

  以及数不清的三城百姓相协之下。

  源源不断的积水自雊瞀、潘县、下洛三城良田中排出。

  滚滚积水经桑干河不断向北奔涌。

  几经波折后最终汇于洋河之中。

  进而使得洋河水位不断上升。

  现如今的洋河虽无决堤之风险。

  但沮阳城之水亦无入洋之机。

  且这一趋势。

  现如今愈发地清晰可见。

  若不加以处理。

  莫说十天半个月,纵使一两个月的时间。

  沮阳城良田积水也休想排净。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