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梦……”</p>
聂广义整个人都不好了。</p>
“假冒伪劣”的阴影,仍未散尽。</p>
又来一个新的。</p>
这算什么?</p>
旧伤未愈复添新伤?</p>
好在,有过“极光之意”的撞梗经验,再听说这位气质独特的姑娘梦到什么,也好接受了很多。</p>
哪怕是去翰林图画院“赶考”这么离谱的事情。</p>
说一千道一万,还有什么比他自己脑子的设计,直接隔空被借走,更能让一个天才建筑师不能接受的?</p>
有思及此,聂广义瞬间就平静了。</p>
闲行观止水,静坐看归云。</p>
“姑娘梦见了参加翰林图画院的入学考试?”</p>
聂广义首先确认了一下问题。</p>
没有讥讽、没有惊讶,就像听了一句稀松平常的话。</p>
这样的反应,让宗意对聂广义已经降为负值的好感度,重新归零,回到了起跑线。</p>
女人本来就善变,何况宗意才十一岁。</p>
再怎么变来变去,也没什么不可理喻。</p>
当然,宗意小姑娘从来都不觉得自己善变。</p>
她只是有很多的底线,分门别类,方方面面。</p>
在这些纷繁芜杂的底线里面,最为重要的便是她的姐姐。</p>
“是。”</p>
一个简单的回答,一道盈耳的声音。</p>
“那敢问姑娘,梦到的是哪一年?”</p>
“没有具体到年份。”梦心之回答:“只知道是王希孟原本要参加六科考试的那一年。”</p>
“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宣和画院时期了。”聂广义问:“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这六科,对吗?”</p>
“对。”</p>
梦心之惊讶于聂广义对翰林图画院的了解程度。</p>
她知道的这么详细,是因为梦醒之后,去查了很多资料。</p>
这位姓聂的先生,又是因为什么呢?</p>
“你参加考试的考题是什么?”聂广义继续提问。</p>
“考题?”</p>
“嗯,考题,宣和画院的入学考试,不都每次是截取古诗词为题的吗?”</p>
聂广义细化了一下,解释道:“比如,再比如,只要确定了考题,也就确定了年份。”</p>
“也是没有梦到具体的考题……”</p>
“那这样的话,也就没什么意义了。”</p>
梦心之但笑不语,越发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p>
这是她第一次和除了爸爸以外的男性聊起自己的梦境。</p>
这两个聊天对象的差别,不可谓不大。</p>
爸爸每次开始聊之前,都会先问她,梦到了哪些具体内容。</p>
这是父女俩这么多年以来的默契。</p>
聂广义却是专门挑了并不存在于她梦境里的内容在问。</p>
这样一来,也确实如聂广义所说——。</p>
一问三不知的事实,有显得她的梦境特别不真实。</p>
如此这般,和“正常人”做的梦,又有什么区别?</p>
看到梦心之的样子,聂广义有一瞬间的出神,好一会儿才反应了过来,解释道:“姑娘别误会,我不是说你的梦没有意义,是我一直对王希孟特别好奇。”</p>
“聂先生好奇什么?”梦心之出声发问。</p>
“就是王希孟这个人,以及他的全部,你一点不好奇吗?”</p>
聂广义进一步解释说:“这个人,彷佛从天而降,只留下一幅画,被二十几位帝王竞相收藏,最后成了和《清明上河图》一起,被列为,然后又凭空消失,好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存在这般天才的少年画师。”</p>
“嗯。”梦心之赞同道,“确实挺让人好奇的。”</p>
聂广义长出一口气,遗憾道:“还想着你是不是可以给我答疑。”</p>
历史上,关于王希孟的记载,加起来,总共只有67个字。</p>
还不是出现在正史一类的地方。</p>
而是一个题跋。</p>
《千里江山图》完工之后,宋徽宗把它赐给了宰相蔡京。</p>
这个宰相,几起几落,不是什么好官。</p>
因为艺术才华出众,和千古艺帝臭味相投。</p>
蔡京收到赏赐,在这幅画的卷尾,写了这样的一段话:</p>
</p>
标点符号是后面添加的。</p>
那个时代还没有。</p>
这段话本身的字数是77个,但前面的十个字,和王希孟本人并没有什么的关系。</p>
这段话记载了,一个叫希孟的十八岁少年,原本是画学的学生。</p>
献上过好几次画,但没有画得特别出色的。</p>
宋徽宗却在这些“一般般”的画里面,发现了这个少年的无限潜质。</p>
于是乎,在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下,少年绘画技艺突飞勐进。</p>
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画好了流传千古的《千里江山图》。</p>
蔡京的这个题跋,好像讲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各种的语焉不详。</p>
“聂先生是不是想问,王希孟是不是真人,是不是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梦心之尝试梳理聂广义的话。</p>
聂先生……</p>
这个称呼,听得聂广义心里泛起了滴咕。</p>
不是和妹妹一样,叫他义叔叔吗?</p>
当然,姑娘年纪比较大,非要叫他义哥哥也是可以的。</p>
滴咕完了,还是得把话给续上:“不,我不怀疑历史上是不是有这样的天才少年,天才无论哪个年代都有很多,只看有没有被记录下来,我的问题是,王希孟是不是真的姓王?”</p>
“啊?”</p>
“很意外吗?你肯定知道蔡京在《千里江山图》里面的那个题跋,对吧?从头到尾直说希孟对吧?哪有说王希孟?”聂广义顿了顿:“所以,我的问题是,希孟在你梦里姓王吗?”</p>
题跋里面,确实没有关于姓氏的记载。</p>
那段全长77个字的跋,与其说是在记录一个天才的画师,不如说是在歌颂宋徽宗是个天才的老师。</p>
“聂先生的这个问题,并不需要从梦里寻找答桉。”</p>
“姑娘此话怎讲?”</p>
“我们国家,有延续了千年的装表规矩。”</p>
梦心之给出了回应:</p>
“为了方便拿取和着录,画都是需要装表的。”</p>
“会在外包的题签上面写上时代、作者以及作品名。”</p>
“清初的梁清标在得到这幅画之后,重新做了装表。”</p>
“他在重新装表的时候,是可以看到宋人原签的。”</p>
“也是基于原签的内容,才会在外包写下。”</p>
梦心之详细地解释了一番。</p>
“这倒也是,一个姓氏,不存在姓氏作假的可能和意义。”聂广义想了想,又道:“姑娘刚刚似乎话里有话?”</p>
“嗯?”梦心之笑意盈盈道:“我有吗?”</p>
“当然有啊。”聂广义回答道:“姑娘方才说,那么什么问题需要呢?”</p>
梦心之一时有些语塞。</p>
她没有遇到过像聂广义这样的,</p>
不问她为什么会做梦。</p>
也不说梦里的事情有什么是能信的。</p>
一上来就直接问她,梦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