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沈周要收学生的事情,一经决定,立马传遍了整个靖州府。
靖州府上有喜欢书画的人家,一听说沈周先生要教习绘画,争先恐后的把小孩送来,前前后后算起来得有几十个孩子上下。
假如一个小孩的吵闹效果可堪比五百只小鸭子,这得是多少只鸭子。
轰!
腾挪新舍,购置文具,采办新衣,一切准备停当,已是半月之后。
唐寅期待上学堂的日子在倒计时中终于到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
唐寅骑上一匹小马,马蹄得得,向着书院而去。
四小仙扮做书童,跟在唐寅后面。
“这次人家和你搭讪是吧,你大半夜跑到人家院子里,不会又是人家让你去的吧?”二虎可得了个超级八卦,不停地问唐寅。
“可不是么,他送我印章,他让我去的他家院子。”唐寅侧过身子,捏了一下二虎的胖脸,二虎一下子窜了老远。
唐寅继续悠悠然地骑在马上,手里还编着一个草编的小兔子。
绿色的小兔子支棱着两只长长的耳朵,耳朵还啵啵啵地颤动着,在阳光下的样子煞是可爱。
“这是编小兔子呐,呦,给谁编的呀,给谁的呀?”小寿也问。
“折折小兔子还是可以的,最好不要在赛场上织毛衣就好。”就连林风也不顾老大哥身份,加上了一句。
看林风也加入八卦队伍,唐寅无奈呀无奈,是不是因为世界如此美好,你们才如此八卦。
唐寅嚷嚷:“你们是谁家书童,敢八卦主子,人家都说一个人去书院了,你们几个没上过学的书童还要跟着,死缠烂打的,推也推不走。”
“我就是折兔子给小神仙的,怎么样吧,哼。”
不知为啥,他竟然脸红了。
不能害臊,要维持好流音阁阁主的庄严形象!
但是四小仙最大的恶趣味就是看他脸红,这家伙脸红起来实在是太可爱了。
从醉锦街出发,走上一炷香的功夫,就远远地望见清溪书院白墙黑瓦的房屋依山而建,走到近处,淡雅清致的书卷气息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清溪书院下面分设五个分院,一个藏书楼,整个书院房屋百余间,亭台楼阁,典雅古朴。
唐寅一看这书院,就童趣大发地觉得这是捉迷藏的天然宝地。
因为怕学生们年龄尚小脚力不够,学画的校舍就选在了山脚处的初曦阁。
唐寅抬头看看一座双层飞檐的单门,上书“初曦阁”三个大字。
初曦阁由中门分为前后两进的院子,院内还有清沁亭、贤哲祠,听涛祠。
走进书院内,唐寅看到院子里一片喧闹,是学生们在准备拜师礼。
唐寅的心情别样激动,在来之前已经打听了学堂的各种制度,虽然绘画这一学科在清溪书院的学制上属于副课,但是学科的开学拜师礼还是必不可少的。
正在凝神间,王不读从远处飞跑过来,作势往唐寅身上一扑,差点把唐寅扑了一个跟头,两人哈哈乐了一阵,没看见王不读身边有董文学的影子,唐寅问:“董文学怎么没来?”
王不读撅着嘴道:“董文学他父亲又纳了一房新的小妾,根本不理他入学的事。”
董文学父亲董大花名在外,小妾已经纳了七八个,唐寅一听董文学没来,顿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他想着等会去找师父说说,怎么也得给董文学争取个入学的机会。
唐寅和王不读这边还在腻乎着玩,那边有书院小厮喊道:“拜师礼即将开始,大家都来,来,来入座,入座。”
击鼓明智,描红开笔,这一系列开学礼仪,在唐寅前世上学的时候还未尝试过,所以他觉得非常新鲜。
唐寅最喜欢朱砂开智这个环节,给学生们在额头上点朱砂的当然是沈周,沈周拿起笔,旁边立着一个端着笔墨的小厮,陆续给学生们点朱砂。
到了唐寅这里,点朱砂的时候沈周还对唐寅眨了下眼睛,唐寅也冲着师父调皮地眨了眨眼,朱砂开智之后,唐寅立刻整个人都好像神灵起来。
点完朱砂想唐寅随着自己心里的节奏扭动一下,又怕被当成异类。
隔壁书院还有些年长的学子,看此地一群年纪比自己小的学子在行拜师礼,也都好奇的来观望。
拜师礼完毕,大家里依次进入校舍内。
少年们初次见面,新鲜感爆棚,有相熟的,早已互相玩笑打闹起来,唐寅看着这些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学子,觉得书院的气氛就是好。
大家在校舍内喧闹,沈周可能是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的规矩,刚才闪了一下,此刻却又不知所踪。
学生们在自己玩自己的,唐寅也拉着王不读,满校舍内撒欢儿。
忽然,有人在在教室门外喊:“谁是唐寅?”大家齐齐回头看,喊话的人是一个书院的小厮。
唐寅听见有人叫自己,急忙起身应允:“我是唐寅。”
书院小厮看着矮墩墩的小家伙,掩不住笑意道:“你家沈周先生让你登记一下学子名册,留作“功过簿” 以作考量。”
唐寅抬头看着小厮,小厮的面孔上一团黑气,腰间别了一把笛子,那是一只样式很普通的竹笛,从竹笛上面的摩挲痕迹可以看出年代并不久远,笛子末端坠着个狐狸脸的小挂坠,小狐狸的脸圆圆的,还挺好看。
小厮咳嗽了两声,打了个寒战。
待到小厮离开,唐寅轻声对腰间挂着的四个小挂饰说了一句:“追上他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