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看见在天幕低垂的星空下飞舞的书灵,跑过来问唐寅这是何物。
唐寅带着点戏谑回答:“萤火虫。”
祝枝山:“呸,没见过这么胖的萤火虫。”
自己在这边读书逍遥。
种苗的间隙,葡萄架子下,祝枝山捧着那本唐寅找的简易的《芥子园画谱》读,唐寅则另外拿出一本《萝轩变古笺谱》,看看《萝轩变古笺谱》中的花卉图样,再看看自己种的花卉和苗,体会两者其中不同。
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来往的信笺上绘制淡雅美丽的图案。
宋代就已有碧云春树笺。
到了明朝,花笺品种日益增多,品类也愈加丰富,人们将或山水,或花鸟,或人物的图案,印刷精美各种笺纸。
笺谱上的图案真真是美极了。
读书读的累了就作画,打鸟,捕鱼,捉山鸡,挖虾 ,唐寅爱极了山中这样无忧的岁月。
沈周则每天高高兴兴给学生们做饭。
没有小厮,所以所有的活计都要学生们亲力亲为,唐寅自小在酒楼里帮忙,给师父打个下手已经是驾轻就熟,他一刻也没闲着。
金星馒头,新鲜时蔬,上桌喽。
金星馒头就是普通的面里掺了些上好的粗粮,然后就能在馒头上看见小小的金黄色的粗粮颗粒,像金色的星星一样,直接取名叫金星馒头,金星馒头吃起来十分的香甜可口。
新鲜时蔬则来自附近山里那一片片天然的菜畦。
刚从附近山中摘来的新鲜蔬菜,有的叫不上名字但是嚼在口里,脆生生的十分爽口。
肉菜很多人能做的还算可口,但是普通的蔬菜最考验人的功力,果然不起眼的蔬菜经过沈周的高超厨艺一番料理,都成了绝佳的美味。
炒鲜笋,炸蘑菇,糯米藕,煎豆腐,茄子煲……
这么好吃的菜,有人吃上六七个金星馒头也不过瘾。
柳正见沈周在饭席之间对唐寅多加照拂,更是心中愤恨,其实沈周已经是一碗水端平,但是奈何有时候小小的动作会泄露心迹。
无心者觉得无所谓,有心者就看唐寅如同肉刺。
一个开酒楼的有什么了不起,李常威最是看不上唐寅。
唐寅才不管那些人情小事,细枝末节,他就觉得师父做菜十分入味,一点都不腻。
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尤其是口味这么棒的美食。
待到了大家都吃的心满意足时,有书院的小厮进来告诉沈周先生,言道有一官宦模样的人求见,说是沈周的朋友。
官宦人物登门拜访?沈周鲜少搭理做官的人,他心中纳闷,一掀长衫,心想我且去看看是何人,
从田野边走出来,进到书院大门内,见一人长身玉立,却是之前常在一起作画的文林文先生。
文林官至知府,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百姓中口碑颇佳,沈周对文林的人品非常敬佩,俩人在一场书画雅集中一见如故。
沈周请文林到了书院中的亭子里饮茶清谈。
二人多日未见,寒暄了一会,文林开口说道:“听闻贤弟开设了画学,今天我是特带犬子来这里求学。”
沈周本来见文林面有难色,以为有什么难事,原来只是学画而已,当下爽快说道:“蒙文兄不弃,能到此求学,令郎想必天资聪颖,只管让他来学画好了。”
听到沈周的话,文林转过头,向书院门口处轻唤一声,原来门外站着有一孩童,想来已是伫立多时。
沈周看这男童衣着整齐洁净,模样十分俊秀,只是走路的步子却有些蹒跚踉跄。
那男童向沈周深拘一礼。
文林随即蹲下身来,替小男孩理了理衣衫,缓慢轻声地对着男孩说道:“好孩子,你去四处走走玩玩,我和你沈周叔叔说几句话。”
男孩闻言点点头,并转头看着沈周笑了一下。
见这孩子并不言语称呼,沈周只觉得可能是小孩子初次见面认生,他便拍了拍男孩的肩膀,说道:“那边草坪处有学生们在学画,世侄可以随意去看,不必拘束。”
小孩听闻这话,向前方的草坪处看了一眼,脸上的笑容仿佛更加明媚了些,向沈文二人拘礼之后,便转身就向着草坪走去,可是到了附近却也不走向前,只是远远地望着。
文林见沈周慷慨应允孩子到此学画,神色放松了不少,但是他复又沉吟了一下,语调有些怆然的说道:“只是有一点不足之处,不知先生能否接受。”
沈周心中有些纳闷,回头看了孩子的背影,这孩子顶多是性格顽劣,不服管教。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淘气一点再正常不过了,这哪里算得上缺点。
沈周慨然道:“文林兄大可不必担心,小孩子有些顽皮都无伤大雅的,尽管让他到书院中随我学画就是了。”
听了沈周所言,文林半晌不语,好久之后才低着声音说道:“犬子他……还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