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红楼聊斋]不一样的唐伯虎 > 第77章 画瓷

第77章 画瓷

在大明朝的江南道以西,有一座城镇,因瓷器而名震四方。

在这里,花卉,山川,美景,人物,因为瓷而汇聚成独特旖旎的风光,这里就是瓷都景德镇。

走在这座镇子的街道上,就是天气再冷,心也是暖暖的,仿佛有团火在热热的燃烧着。

这几天里,唐寅就在这个镇子上忙碌,他在忙一件事情,一件他生命中的大事情。

唐寅想在这里帮黛玉做一件瓷器,一件由黛玉亲手完成的瓷器。

为了这个愿望,唐寅特意赶到了景德镇,去正经八百的学习制作瓷器,从基础的挪泥,拉坯,修坯,到制坯几乎各个环节,唐寅都学了个透。

窑炉的火焰轰轰烈烈的燃烧着,唐寅已经学会从窑壁上的火眼里,去观察瓷色的微妙变化。

唐寅想着自己制成一件素坯,然后黛玉来在素坯上勾勒出纹饰,再罩上白色透明的瓷釉,送到瓷窑中烧制,这样做出来的一件瓷器,不但是融合了日月山川的光和色,这其中还融合有他们两人共同的心血和努力。

景德镇的冬天,也是热闹非凡的,街上人群虽然熙熙攘攘,但是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匆忙,人们嘴角弯弯,表情看起来很是快乐充实。

到了此地,唐寅才真真领略了什么是瓷都,领略了它的壮美和辽阔。

景德镇中,石桥与瓷窑,辕门与码头,交错纵横,通达九域。

看着一件件瓷器,从瓷窑中走出来,去往他乡。

你会觉得心情变的美好爽朗,如瓷那般晶莹剔透。

体尝着冬日里阳光的一丝丝的暖,唐寅背着手,和笔墨纸砚四小仙一起走在景德镇的街道上,店铺内的瓷器琳琅满目,忙碌的人们热情的交谈着有关瓷器的一切。

唐寅想着如果哪一天,黛玉也能来到景德镇的瓷器街走一走,见到这样的盛景,她会该有多么的开心,有机会一定要领她到此地来看上一看。

此时此刻,黛玉说不准就站在书房那树影斑驳的窗子下,手中抱着暖手的小炉,在一页页的翻看着一本她钟意的书,她的侧颜,不知道会不会因吹了一阵小小冷风而泛起微微的红。

站立在瓷器街的中心,四周店铺里轻巧伫立的瓷器,街市上繁华喧闹的声音,两者一静一动,如是大美。

也许是因为心系着黛玉,唐寅在街上看着看着,他突然心念一动,停下了脚步,转过头去,对着林风说道:“林风大哥,帮我找些画画的工具出来,好不好?”

听闻此言,林风立马欣然应允。

听说唐寅要画画,四小仙都很是高兴,他们喜欢看他作画,因为看唐寅作画实在是一种享受。

唐寅要把这条壮丽的街道给黛玉画出来,让她在闺阁之中,也能领略到这红尘中的美景。

走在街上的人们,是多么美好的且有着烟火气息的一幅市井图,街上的景色既是繁华也是自然,使人恍若置身在流水游龙之间。

这一条长长的瓷器街,有驻足欣赏陶瓷的客人,也有运输瓷器的脚夫,人们面对那精美的瓷,都是轻手轻脚,唯恐自己的不小心,会让那玉一样的精贵,飘散了去。

于是在景德镇的冬日里,少年唐寅倚靠在午后的墙边,像在后世画速写那样,一笔一划的认真画着对面的那条瓷器街。

他先勾勒出线条,然后再把色彩填上。

纵使别的画卷壮美辽阔,又怎会是此时此地,又怎会和黛玉钟爱的瓷器有关。

这家伙起画画的兴头了,话说看唐寅画画是一件美事,已经有段时间没看他妙笔生花的四小仙立刻舍弃了逛街的念头,轮流挤在他身边,看他一笔一笔的勾勒着画卷。

本来就已经是美轮美奂的街景,在唐寅的笔下呈现,反倒是呈现出了另一种人间烟火的味道。

直画到日影西斜,光线也不大好了,唐寅这才恋恋不舍的收起笔。

唐寅收拾画具的时候,看到了前方码头上的忙碌景象,唐寅觉得,黛玉也一定想看到这码头的模样,于是想着明天去把码头画下来给她。

以后他唐寅无论已经走到哪里,看到美景就随手画下来,然后再把这画下来的美景拿回去给黛玉看,让她即便是足不出户,也能看尽这“有明一代”的如画景色。

收起了画卷,唐寅拐过几条街巷,来到一间小小的铺子里,别看这店铺十分不起眼,可那店里面陈列的瓷器,只一小件就是价值连城。

经营这间铺子的也是一位巧匠,人们都亲切的叫他黎师傅。

唐寅此番就是来向他拜师学艺。

黎师傅原是看唐寅生得白白净净,一副好相貌,以为他不会下苦功学习,但是没想到唐寅一点都不怕辛苦,做瓷器唐寅虽然是个生手,但是好在他天资聪颖,又十分努力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制瓷的基本工艺。

黎师傅看着唐寅的技艺一天天的长进,就表露出想收他做徒弟的想法,这想法甫一提出,唐寅就乐不可支的答应了,且还十分谦虚的频频向黎师傅行礼:“多谢师父,您只要愿意教,我一定会认真学。”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